带上《课标》去听课
在360百科中,对“课程标准”的解释是: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w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作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双语学校的王丽环老师,称得上是我们县小语界的领军人物,她每天坚持阅读摘录《语文课程标准》,发在朋友圈里,已经坚持了三四个月了。
其实自己很早就知道“课程标准”对于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还在这方面确实行动了:去年下载、排版、打印、装订,自制了几十本语数英课程标准发给了老师们;上学期在征订教师用书的时候,又给每一位老师征订了他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但是,发了并不等于就看了。就拿我来说,承认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到位。
今天,新学期的第一轮公开课拉开了帷幕。与以往听课不同的是,本次我是带着《课标》去听课的。
上午听了两节六年级的语文课,都是第一课时。都是在了解了课文大意后,开始学习识字,而且都是集中识字。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把容易混淆的“冠”和“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识字,这就挺好。那其他地方做的如何,到位吗?我连忙翻开了《课标》看了起来。关于识字教学第三学段给出了这样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课标》上给出的教学建议是:要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对照这一点,看来詹老师的识字教学设计应该是过关的。
詹老师今天讲授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在识字、读词语后,她出示了课文里出现的一些词语,并且把词语的解释也展示了出来,让学生读解词来理解词语。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我再次翻看了《课标》,关于“阅读”的第三学段目标内容里写道: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从这句话中,我们获取到的重要信息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来推想文章里词语的意思。”如此看来,把解词写出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的方式来理解词语意思,还是欠妥的。
带着《课标》去听课,不但让我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教学进行评价,还能让我对《课标》的内容由一知半解到理解性的记忆,真是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