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色彩学,突发奇想,觉得人的情绪也应该有明度亮度之分,还有饱和度和对比度的区别。
当我开心的时候,情绪是明亮的黄色,就像一个散发着温暖和光和热的太阳,照耀大地和人间,滋润他人;
当我低落的时候,情绪是昏暗的灰色,感觉人生突然阴霾四布,连呼吸声大喘气都变得低沉,了无生趣;
当我情绪变化莫测的时候,是淡淡的紫色;或许像极了等待喜欢的人回复消息时候的自己,是一种混合的情绪感知,凭借外物做出冷暖的调整和变化。
当然这个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界限的,毕竟不同人的定义都不一样。
打个比方,就拿写作这件事情来说。
当我坐在电脑前像一个码农一样飞快码字的时候,我的内心锚定在这个当下,其实是丰盛、富足和喜悦的。
这种感官是一种纯粹全然的体验,与我是谁无关,与我得到什么回报无关。
如果一件事情只有通过得到正面的回报才能刺激到你的觉知意识的时候,证明你喜欢的并非这件事情本身。
就好像爱一个人,如何确定你是不是真的爱他?
当他褪去光鲜亮丽的外表,褪去冠冕堂皇的职称,褪去花前月下的浪漫与心动感。
当他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去性别化去身份化,甚至,去人格化。
你仿佛能通透地触摸到他灵魂的光亮,倾听他内心深处的呼吸声,这个时候,你便能确定了。
传说只有相似亮度的灵魂才能汇聚在一起做朋友,其他的,不过就像小石子一样,材质不同,密度各异,终会被流水送往不同的去处。
我一直觉得,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亲情亦然,最好的状态是彼此成就。
就算不能彼此成全。
不要留有遗憾。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崇尚缺憾美,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
但其实呢,你要有一种月亮圆满的时候,我去欣赏那一份滚圆的丰润感,当月亮刚透出新芽的时候,你要有一种可以呵护她的慈爱或怜惜感。
这种感受,细细体会,是可以感同身受的东西,就很好。
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不说话,就静静坐着,彼此四目相对,或者平平静静地度过一个当下的时光。
放弃掉电影来营造的浪漫,放弃掉鬼屋这些外在因素可能创造出的惊悚和类“肾上腺飙升感”。
当你放弃掉这些幻想,这些剧本,这些杂念。
只是单纯地,也去除自己所有芜杂的当下,去感受他的呼吸,他的冷暖。
细细品味他眉眼里的那一抹笑?那一点点挑衅?还是一点点怜惜?
去品味这些东西。
所有尝试用外物来掩饰的无聊,反倒是尴尬本身。
灵魂沟通,无需万物,静静坐着,看上几眼,就满足了。
如果和他在一起,只是想拥有,只是关于欲望,那或许不是爱,只是意乱情迷和逢场作戏。
一场雨过后,便什么也不剩下了。
一切因为世俗名利汲汲所求,为外物所拖累的东西、状态、心情、选择,成就感和获得感,抑或换做色彩中的饱和感,都是相当低的。
你不是在被迫谋生,而是自愿选择了你想要的生活。
或许上一刻想要的东西,这一刻便不再担忧;或许上一秒的厌倦,此刻竟满心欢喜。
愉悦地接受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的负面。
只有确认这都是你之后,才能更好地面对真实的自我。
最近开始学习灵性,也约莫懂得和感知一些东西。
当你感到自己些许疲惫的时候,不妨在心中观想大天使麦克,带有神圣的宇宙的源头的蓝色光芒,祈请他帮你切断所有与他人的负面情绪链接的以太能量管,放下心里所有的焦虑和担忧,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相信你会感觉惬意很多。
有时候真如那句话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何所求,何所得,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做所谓正确的事情,但其实自己并不开心,因为违背了你的个人意志。
永远要确保自己是开心的,这是第一位,其他的,都暂时可以搁浅不谈。
不要让自己被社交、关系、欲望、计划所捆绑,如蝼蚁一般地生活,看看自己的灵魂,到底快乐吗?
然后知悉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愿每一天你都活得丰盛而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