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朋友圈被王小波的二十周年纪念文章刷了屏;
自从我每天习惯的推送公众号的文章之后。
已经很少去刷微信朋友圈;
因为我知道,这样除了浪费时间,还真的没有什么收获。
只有好友分享的好文章,我会留意一下,将这篇文章分享到我的微博中去,这样我在晚上就可以打印文章;
我不喜欢通过手机去看文章,但是更愿意让大家通过手机观看我的文章;
但是看到文章不到五十的阅读量,我就知道,自己不关注朋友圈,也顺便没有人去关注我的文章;
当然这样的结果,我也预料到,因为我的这篇文章没有用心去写;
所以我会淡然面对这样的结果;
就像十六年之后今天,会重拍《流星花园》,已经激不起我的兴趣了;
毕竟那个年代,看一集这部电视剧,是如此的艰难;
如今多媒体和数字电视,让我的选择更归于最原始的方式:看书。
夜晚跑完步,让人神清气爽和舒服。
休息一会,喝着浓茶,看完《都市快报》和听一会十点读书;
02
思索许久,然后习惯地一个人在客厅这里静静地坐;
卡卡依旧在客厅里躁动着。
读三两页打印的文章,任心事在胸中万马奔腾。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让我更喜欢读那些时事政治般的报纸;
如人民日报、侠客岛和政知局等公众号文章。
也有一种诗人那种夜莺般轻吟浅唱的境界,
恍若如一串串音符潜入心中。
而文字中的那些悠远深长的意境,又如春日夜晚里缓缓冷风的慢节奏,
在心头弥散、盘旋、回荡、归暖。办公窗外;
冷风拂来,轻轻栩栩如绸缎般柔软,
在暖日里像沉淀了的浓酒一样;
迷醇我的一怀心事。
守着一本书许久不动,盏笼罩我身影的灯光;
任舒缓的茶香在大厅里漫延。
一直反复听着一支曲子,十点读书背景音乐:
小虎队的《放心去飞》。
通过手机在客厅里回荡;
于是莞尔低迴的旋律中我寻找属于自己的心境和共鸣。
思绪在律动的音符间跳跃纷飞,
心灵被这丝丝缕缕的音律沁润、萦绕,直至渐趋安稳。
我已习惯在大起大落之后有一个以外的结局,
做个晃晃悠悠的散淡之人;
从容安静地游走在文字和音乐之间,观云舒云卷,看叶黄叶落。
不问流年,不问爱情,不问人间蜚短流长,不问人间内耗和效颦。
岁月和青春就是一张白纸和各种色彩的画笺;
无论你怎样擦拭,最终仍会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而一些故事是涂抹不掉的;
涂抹只会使色彩更加浓艳。
就像你曾经有过的基层年华。
你为基层付出的一切——
它们在你的经历里已经结成厚厚的痂,已经画地为牢;
将长久地留在你的骨头中、血液里和皮肤中。
别人一眼就能看出那种基层沧桑的经历
。不过,我需要清楚是:
在基层没爬的岁月里里,遗忘远比铭记更艰难。
一首青春的歌,瞬间能让人心潮澎湃。
忙过、累过、埋怨过甚至愤怒过,哪怕走过、痛过、笑过;
总之我们走过一条同龄人不曾理解的路程,谁能真正忘记过?
算了、淡了、散了。
结束了一天教师工作的人,谁能彻底忘记曾经开始时的激情拥有过?
记忆中,明镜里,谁又能真正静下心来;
反悔除了待遇之外其他拥有的一切还是不错的呢?
总有一些事,能直抵我们曾经记忆的最深处的地方,让人眼角湿润;
03
总有一些事,能尘封脑海深处,让人愁肠百结;
总有一些村情乡貌,能沉底于我的灵魂,让我无法释怀。
总有一些情感,如尘封心底的书。有一天你翻阅时,会不知不觉循着曾经的足迹回到从前。
在淡淡的岁月中,当我经过岁月的逆天时光中
,有些老人的身影和朋友的纯纯的笑容值得要去静静铭记;
用纯澈的心灵去默默祝福这中国最基层辛苦为群众服务的底薪“临时工”。
谈到这些,只想内心向往一片宁静,如一汪秋池般清净。
没有喧闹,没有浮华,不是装纯,装一下高雅的人。
因为有的只是一份沉寂。
曾经向往一片宁静,如无垠的沙漠般黄沙漫漫。
没有莺歌燕舞,没有柳绿红花,有的只是一份简单;
一份厚重而浩瀚的宽广。
向往一片宁静,如音乐般缓缓流动。
没有掌声,没有华彩,有的只是一份淡然;
向往一片宁静,那是心的安宁,心的静谧。
李银河在《王小波二十周年》的文章里写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宁静中,可以默默享受文字与音乐带来的安宁;
可以静静地回味基层经历的酸甜苦辣
,可以在自己轻若绒毛的呼吸声中:
感受自己还明明白白地活着。
默默说一句内心的华,经历过的岁月很充实很好。
经历过的人要收藏要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