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几百个目标,一个都没实现?这里有1个简单的办法》被朋友转发到朋友圈,收到评论:“这些鸡汤文章没用,成功了怎么说都有道理。”
嗯,鸡汤,今天就来聊聊鸡汤两字。
这个问题很重要,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每天要面对无限量级信息?而如果你能有一把尺子,能量出什么文章是鸡汤,什么不是,那就能万鸡丛中过、鸡汤不沾身了。
一、到底什么是鸡汤呢?
1、陈海荣老师说:
解释鸡汤其实很容易的:
1、非常容易得到。随便买只鸡,煮一煮就有了。
2、美味,有营养,不抗饿。很多人喜欢喝。
3、鸡汤里的鸡肉没鸡汤美味,但是比鸡汤更有营养。
4、鸡汤要喝,鸡肉也要吃。
5、只用汤不用肉的,那是高汤。一般不单独成菜,仅当做菜辅料。
结论:鸡汤可以喝,不能只喝鸡汤。
2、大树老师说:“分辨鸡汤的最简办法-看文章里有没有给勺,给勺的是好文章,不给勺的是鸡汤”
3、我的观点是:
鸡汤=没有可执行行动知识。也就是没有提供给读者一个具体、他可以立即运用的工具和方法。
在拆书帮,这就叫没有how。在教育界,这叫没有程序性知识,只有陈述性知识(https://www.jianshu.com/p/a1943dc01cbd)。在时间管理,这叫做事靠感觉,不靠系统
为什么有那么多理解呢?
因为它只是人云亦云、已讹传讹的一个社会用语。
二、第一锅鸡汤从哪里来
鸡汤两字,我猜最初是来自一本国外号称超过1亿册的畅销书《Chicken Soup for the Teenage Soul》,翻译为《心灵鸡汤》
如果你看过的话,我估计你有40+岁了,因为当年记得我小学?的时候,看到姑妈家好像有一本。
刚刚上京东搜了下,只有英文版,而中文什么大全集,估计全是跟风借名伪作。
书虽然没留下什么痕迹,不过书名就流传起来了。估计跟本意是有出入(书我也买看过,谁有,借我一下)。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身边不乏有这种歪解。
例子1:正能量,原著《Rip It Up:The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changing your life》
Rip我百度意思是撕裂,而老婆说“rip it up”是“上吧”,而后面是“彻底改变你生活的方法”,跟正能量三个字是毛线关系啊?
而且你真的看过本书,你就发现书里讲的,跟你理解的正能量三个字绝对有出入。
但不妨这个词,一下子流传大江南北。译者真是意译的高手。
例子2:执行力,原著《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来自美国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后者是人力资源大咖(不过以我目前水平,我真看不上)
神一样地被加了个“力”,一下子火大了,不仅相关书出了n多,而且老板太喜欢了,凡事没有结果,甭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说员工执行力不行。
但其实,这个执行跟书里的执行差距甚大,前者是指员工像送信的加西亚一样死磕做事,后者别人指的是领导力、乃至公司文化、制度层面。
例子3:成功学,这个更厉害了
都说陈安之是成功学,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听过陈安之分享的内容?你知道具体讲的是什么吗?
你能给成功学下个定义吗?
总结一下,鸡汤,其实大家是一起煮的。而且每份鸡汤加的还是自己的料。
三、其实今天聊的不仅仅是鸡汤
知识 ,分一手知识和传了又传的n手知识,就像人是分圈层的,先有人制造概念,再有人解释概念,有人卖概念,剩下就只有“我不懂这个概念,你说它是趋势,那我花钱请你教教我呗”
今天不分享知识是如何流转的。
只想说,虽然是同一个词语,但每个人心里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流行语,
如果你想跟对方理性讨论一番,最好先各自说清楚对这个词的概念,否则很可能是鸡同鸭讲。
当然,这时候你往往发现对方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表达的词语。
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愿、也没时间和能力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只是为了拿一些词语,来标榜自己(我啥都懂,都说得上两句)、打击他人(你就是xxx)而已。
最后以发起讨论的喵喵吴的一段话结尾,与爱好学习的你共勉:
我现在根本不去评判是否是鸡汤。因为我知道:在我认知以外的东西非常多,我自己没有经历过也理解不了,或者是学习的深度不够就看不懂...
如果有一颗随时吸收知识的心,即使是最明显没什么内容的文章,也能从中看出精华来。比如虽然内容很烂,但是可以学习他自黑的水平吧,或者排版不错呢…
嗯,敞开成长之门,非常好的学习信念
拉姆查兰,期望有一天,我能看懂你的《领导梯队》的独特价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