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
1月1日溥仪派员携礼向徐世昌贺年(阳历元旦),赠送礼品:瓷瓶一对、瓷盘一对、衣料八件。1月4日徐世昌派礼官荫昌答谢,在乾清宫觐见溥仪。
1月7日举行《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告成并恭进首函典礼。溥仪传旨为有功人员进衔:世续进为太傅,陈宝琛加太傅衔,宝熙、郭宗熙两位总裁加太子少保衔,参与其事的官员均记录两次,在馆提调,均准奏保。五日之后,这部书在王公大臣跪送下,尊藏于皇史成。是日,溥仪又传旨著封醇亲王侧室邓佳氏(瑞琴)为侧福晋。
1月9日陈宝琛接旨后再呈递奏折,希望溥仪依《会典》之例,“准将臣太傅衔撤销,以所得恩典,给臣曾祖陈若霖予谥”。原来其曾祖陈若霖历任云南、广东、河南、浙江等省巡抚,并湖广、四川总督,又入京当了八年多刑部尚书,于道光十二年因年老乞休,病故于返乡途中,呈递遗折后虽获皇帝赐恤,却未获“易名”,这使陈家感到深深的遗憾。陈宝琛的祖父陈景亮(曾任云南布政使)“常思乘时立功陈情乞请”以代父求谥,“而以足疾归田未偿所愿”。现在,陈宝琛要把自己获授“太傅衔”的殊荣转让先祖,以实现他们的夙愿。溥仪览奏传旨,追谥陈若霖“文诚”,给予易名之荣,而对陈师傅自请撤销太傅衔“着毋庸议”。
1月10日庄士敦与中华民国内务部及清室内务府签订教授三年的合同已经期满,溥仪着其留任,赐二品顶戴并赏穿带滕貂褂。庄士敦喜形于色,托耆龄购买珊瑚顶珠,耆龄便捡一可戴者予之,又亲往醇府向载沣汇报了此事经过。
1月12日锺粹宫东配殿佛堂失火,幸得立时发现扑灭而未延烧。同日溥仪传旨“苏尼特右旗和硕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著加恩赏戴三眼花翎”,此为溥仪与德王交往之始。
1月15日溥仪传旨,明日带精益眼镜匠人入内,为其配制眼镜。
1月17日因首席内务府大臣世续病危,徐世昌邀绍英、者龄谈谈皇室之事。徐的意思,欲以绍、省二人代世续,劝勿再请派他人,尤不宜令皇族亲贵干涉,绍、耆应允向载沣转达。同日,耆龄又访陈宝琛商议此事。证明,对小朝廷内重大决策,中华民国政府首脑人物是插手的。
1月18日溥仪传旨“朱汝珍著在南书房行走”。下午四时,世续病逝。死前欲见绍英、耆龄,见面时已不能言,唯神志尚清,一握而已。
1月19日上午,溥仪在毓庆宫召见耆龄,谕命赴醇王府商办重大事项。下午,溥仪传旨,追授世续以“太师”衔,赏给陀罗经被,予谥“文端”,派贝勒载瀛前往奠酸,赏银八千元治丧。溥仪命绍英佩戴总管内务府印钥,耆龄赏在紫禁城内乘坐二人肩舆。耆龄奉命在东兴楼请邓君翔商办经费,据言百万有望,年关可度。
1月22日溥仪在毓庆宫召见耆龄,命会同宝熙、袁励准及陈宝琛、朱益藩、伊克坦三位师傅验看陈设,核定投标价目。
1月24日姜桂题病逝,溥仪赐祭一坛,赏银一千元治丧。姜早年曾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又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后在甲午战争以毅军分统身份战败,致旅顺陷落。后应袁世凯之招入新建陆军后,官至直隶提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授为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任热河都统。1921 年调任陆军检阅使。
1月28日(正月初一日) 溥仪因生身母瓜尔佳氏去世,传谕“私服停贺",人宫百官“免蟒袍”,三位皇贵妃处也免除行礼。懿亲重臣中以为此举未免过分者曾进言相劝,溥仪不从。
2月28日清查字画工作在溥仪亲自主持下开始进行。溥仪先带诸员到体顺堂看视存储书画,然后发下一批手卷、册页,进行鉴定,加印章并记录后返还。载泽还面请派衡永、奎濂监督,溥仪允准。
3月15日设立大婚典礼处,派载涛、朱益藩、绍英、耆龄办理有关事宜。
3月25日溥仪在养心殿召见耆龄,除谈清查字画公事外,又温语谈诗。溥仪出示近作“御制七绝"一首,命耆龄呈览近作。耆龄乃呈一篇和诗。一日清查大内字画之际,溥忻画雪赋诗并徵题,同人均有和章,耆龄亦次韵和之。诗云:空山无南北,一白寒云积。闭门理孤骄,门外绝行迹。萧疏数午竹,浸我半窗碧。不知高卧人,谁与共幽寂。溥仪阅过,又问袁安,耆龄以为是一时之荣遇。
4月2日为在清查大内字画时盖用溥仪的“鉴赏御宝",耆龄奉命雕刻十方,已经齐备呈览。溥仪又交下原有御宝三十方,命耆龄送白五楼定制宝匣。由是可知,宣统时代溥仪使用的御宝共四十方。
4月5日清明节,溥仪前往寿皇殿在列祖列宗圣容前拈香行礼,耆龄率下属在绮望楼前站班。
4月7日溥仪在养心殿召见配制眼镜匠人,订新镜。
4月10日肃亲王善耆逝世,溥仪赏给陀罗经被,予谥“忠”,派贝子溥忻前往奠酸,赏银三千元治丧,其子宪章承袭亲王。
4月12日溥仪主张擢用刘体乾,载沣不以为是,遂命耆龄就此事与朱益藩面商。
4月17日外间风传直奉两军已经开仗,溥仪不知是否确实,乃紧急发出手谕,命耆龄探询并回奏。
4月27日溥仪竟说祖宗留下的辫子“像条猪尾巴”,遂自行剪去。王公
大臣为之-震,耆龄感慨日:“呆辈于义应争,既已不及则应随之剪去,五十二年受之父母者,一旦弃去实有不忍,此举者殊难委决耳。内事之不堪设想者何许?是不过一 端而已。”在溥仪带动下,数日之内宫中千余人的辫子大半都不见了。
4月28日因直奉战争将开,载沣、载涛和端康皇贵妃主张赶办大婚,拟初九日举行。朱益藩以及绍英、者龄等均反对,并说服溥仪取消了“赶办”的计划。
同日,陈宝琛返京销假。人夜,直奉战争爆发。
同日,溥仪传旨赏给文绣堂兄文绮“乾清门二等侍卫”。
4月29日载洵、载涛、陈宝琛、朱益藩、绍英、耆龄同请见,拟按载涛
提议迎接皇后和淑妃进内暂居别宫、以避战祸。溥仪则主张镇定,未采纳。
4月30日直奉双方兵分三路大会战,门头沟一带更有争隘剧战。战争正酣,溥仪命将电话机移人养心殿寝宫,以便随时电问直奉战况。理由堂皇,这回连陈师傅也毫无置喙之缝隙了。
5月1日溥仪传旨,添派陈宝琛清查大内字画。因时局吃紧,从是日起内务府大臣轮流值宿。
5月6日溥仪传谕,派陈宝琛、李经迈、绍英、耆龄、宝熙等人清理皇室财产。清查皇产之举有溥仪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在庄士敦的影响下,逐渐感到不应再给王公大臣们当傀儡、当牌位、当饭碗,他已想到主动废除皇帝尊号和优待年俸,以便走上新途,实现复辟大清的愿望。任用李经迈、刘体乾便是溥仪自己的主意。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是庄士敦的推荐人,溥仪特赏“头等侍卫”,以俾随时奏对。
5月8日被迫而去辫的耆龄,在断发前大发感慨地说: “因剪发事不应再迟而又不忍,胸中翻转者尽日,觉世间无此感伤之事。人之事君,苟有涓埃之利,虽断肢体何惜?况我久以此身许之者乎?今无端出此,何敢抗违?然五十年全受者而不能全归,其茹痛当何如也!”次日正午,耆龄携其子剪发,又发感慨说:“揽镜自照,殊难为怀,妻孥亦含悲视之,互相劝解。此举也无异自灭矣。”
5月13日溥仪尊师最感人的一件事发生在这一天。陈宝琛突然病倒,溥仪闻讯即打电话通知耆龄,说他要亲往陈府探视师傅病情,命者龄立即进宫传谕准备。内务府大臣们都认为这史无前例的行动属于“过举”,尤其担心“以后动辄如是将奈何”?朱益藩师傅也出面劝阻,都不能改变溥仪的决定。乃由内务府大臣绍英和耆龄以及朱师傅随扈,北上门禁军总兵袁德亮、申振林率队护卫,出宫直奔陈府。师傅病势沉重,一时连话也说不出,溥仪为之垂泪。
5月17日溥仪按电话本检出胡适的电话号码,遂电话相邀,让胡博士次日人宫谈谈。胡适回话说,次日不得闲,改约阴历五月初二日进宫看望溥仪。
8月1日耆龄为大婚筹款而展开频繁的社会交际,初现眉目。
8月2日国会议员中屡屡有人提出反对继续优待小朝廷的议案,陈宝琛、朱益藩、绍英、耆龄、朱汝珍等“长谈筹商抵制国会狂吠之事”
8月8日王国维致函罗振玉商庆贺清逊帝溥仪婚礼事:“大婚报效--事,翰怡处曾集得万元,他处恐无继者,闻有合数处人办小贡物之说,不知成事实否?
8月10日溥仪左辅牙痛,传带西医狄博尔人内诊视并在养心殿召见。
8月30日载沣、载洵、载涛至筹备处出示一件对小朝廷“痛诋狂骂”的匿名帖,商议追究。耆龄认为这类事无须理会。
10月1日(八月十一日)溥仪赏给耆龄“居易堂”额,为特恩,又赏载泽“惟清堂”额、载润“渊清堂”额、溥近“怡清堂”额、朱汝珍“世泽堂”额、袁励
准“恐高寒斋”额,均因向溥仪进呈了书画团扇。
10月7日陈宝琛在平则门外玉渊潭(今钓鱼台国宾馆)宴请副都护衡永,师傅朱益藩、前清道员牛魁廉、南书房行走朱汝珍等十二人与席,据报道“觥筹交错颇极一时之盛”。钓鱼台是有八百年历史的皇帝行宫,其中养源斋、清露堂、潇碧轩等园林建筑,以及亭台楼榭、林木石桥、清泉碧水、苍松翠竹,美丽典雅,景色宜人,就在小朝廷时代,溥仪已把这座行宫赏赐给陈宝琛了。
10月10日溥仪按约定在下午3时接见英国驻华公使及其参赞,在绛雪轩小坐,又一起游览清宫,先后至静怡轩、延春阁、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宁寿宫、毓庆宫、乾清宫、养心殿参观。
10月19日. 上午9时,溥仪赴广化寺行礼,那王、载泽、溥伦、陈宝琛、朱益藩、耆龄、宝熙随扈。往返- - 小时。
10月21日上午10时举行大婚纳采礼,至12时礼毕。载振充正使,绍英充副使,朱汝珍宣制,郑王授节,子衡送赐宴,耆龄照料。
11月2日绍英率内务府若干员司,经溥仪批准从金宝库内提出金银器皿共装四十一箱,瓷器、玉器陈设品共两大木桶,用十- -辆汽车装载,运往英国汇丰银行,充大婚经费借款之抵押品,筹办大婚。
11月3日(九月十五日)溥仪传旨,尊封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和端康皇贵妃为太妃,载沣率群臣在太极殿叩贺。
11月11日陈宝琛七十五岁整寿,溥仪赐以“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御笔寿联。《我的前半生》提到这件事,说是陈师傅向- -个十二岁的孩子自讨了这副寿联,而且是让朱益藩“写出字模供皇上照写”。溥仪遇上师傅整寿赏赐寿联是很自然的事情,当年溥仪十六周岁了,也无须还照别人的字模写字。
11月12日(九月廿四日) 行大微礼,睿王充正使,耆龄为副使,礼王授节,奎珍宣制,至中午十二时礼成。
11月19日(十月初一日) 大婚典礼在即,溥仪覃恩:陈宝琛授太傅、朱益藩授少保、庄士敦赏给头品顶戴、绍英加太保衔、耆龄加少保衔、宝熙赏戴花翎、郭曾斯授太子太保衔、袁励准赏穿带膝貂褂、朱汝珍头品顶戴、荣铨头品顶戴,满洲王公、蒙古王公恩赉有关。凡属懿亲允宜推恩,以光庆典。辅国公溥琳著“在紫禁城内骑马”。同时,为给皇后和淑妃的家族增光,荣源“赏穿辅国公补服”,文绮“赏给御前头等侍卫”。此外,还有王公大臣多人获得恩赏。
11月26日(十月初八日)为溥仪大婚,康有为进奉银千元。
11月30日(十月十二日) 凌晨2时,绍英率二十名太监导引一辆黄围轿车赴大翔风胡同傅宅,迎娶淑妃进宫,耆龄等至顺贞门外照料。按祖制,妃子先.一日人宫以便跪迎皇后。
同日上午,溥仪在乾清宫升座,遣使往皇后府邸为婉容行册立礼。
12月1日(十月十三日)午夜,溥仪升殿,立即遣使奉迎皇后,至晨四时已告礼成。景运门外观礼者甚多。中午,民国总统黎元洪遣礼官黄开文来贺。皇后婉容进宫,大婚典礼持续三天,排班叩拜的王公大臣一千人,各国驻北京公使等来贺者二百人,民国总统的礼官亦来觐见。
12月6日大婚是幼帝成年的标志,载沣遵祖制欲辞“照料”之职,不再干预宫内事务。
12月12日溥仪在毓庆宫召见载沣,温语慰留,请辞“照料”之议遂息。
12月14日溥仪突发雅兴,要看《百美图》不顾时在午夜,打电话给耆龄命即找来。年过半百的耆龄叫苦不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月16日贝勒毓朗(婉容的外祖父)去世,溥仪赏给陀罗经被,予谥“敏达”,派贝子溥听前往奠酸,赏银两千元治丧,其子恒挑在乾清门行走。
12月28日清室招商投标拍卖大批宫廷古物,处理有关问题,绍英、耆龄和宝熙于是日同往英国汇丰银行验看那里的金器。
12月29日溥仪召见僧人学真。是年10月至12月王国维还曾奉命代溥仪拟“谕葬张勋碑文”,他就此事致函罗振玉:“忠武碑文已缴,闻紫阳意亦不以维文为然。维本附函言,如有违碍及须改易处,请其签出掷下,然未得其复,大约须由他人再拟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