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倡导阅读
那么读书,如何读?读哪些书?才算是读好书,才算是读一流的书?
著名作家余秋雨就有五个关于读书的秘诀,与你分享!
秘诀一:从高位进入,读好书,读一流的书
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粟。有的人认为:读通俗的书有趣,读世界名著费力。而余秋雨说:你一定要习惯从高位进入!强迫自己从高位进入!读书,做人,无不如此。
假如一开始你就习惯了比较低级别的趣味,,那么你的品味可能永远会那么低。
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有用的方法,可以循序渐进提高阅读品味。首先,让自己读一些世界名著里比较通俗类的小说,容易读懂的,这些书我们可以在一些学生必读名著的书单里找,记住要找原著看,不要看青少年改写版,那会丢了原著的味道。等你把这些通俗小说,像《傲慢与偏见》《苦儿流浪记》《活着》等等,看得差不多的时候。你就可以看一些进阶的书,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莎士比亚四大名剧,契诃夫短篇小说等等。这样循序渐进下来,你就能慢慢懂得如何与各种伟大的灵魂对话。
秘诀二:一段时间专门读一类型的书
读书要忌杂。哪怕是一本好书,也切记杂乱无章地读。好书要形成系统,需要世界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正如看电影,哪怕是几部世界经典电影,如果你连续不断地去看,那么他们势必要相互冲突,势必要将彼此的视觉,听觉,“味觉”冲刷得支离破碎,结果你势必什么印象也得不到。这就像人的胃吃了相互冲突,消化不良的东西,再好的营养也会泻光。好好欣赏一部电影,沉下心来写写观后感,会更有助于你消化。
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
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他的读书秘诀。
余秋雨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图书馆的老职员对他说:“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相信这是他多年的经验之谈。
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关系。
举例说:假如你读诗书,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唐诗,而在某段时间里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后,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研究文章,你会对李白产生一个更加深度的了解与认识。
秘诀三:读书应求缘,求“同构关系”,建立自己的“偶像”
说白了,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哪怕是一流的好书,如果你怎么读,也读不下去,觉得头疼,脑涨,打瞌睡,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糟蹋了自己。
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满天闪烁,总有一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何谓“同构关系”?就是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信,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比如在余秋雨的大学时代,听说他的同学把《红楼梦》读了三遍,五遍甚至七遍,余秋雨就非常惊讶,也非常羡慕,于是也捧起《红楼梦》来啃读,可是啃来啃去还是没有感觉,只好放下。过了若干年后,当余秋雨重新捧起《红楼梦》,感觉又不一样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他的审美趣味和接受波段发生了变化,和他的《红楼梦》终于产生了最大幅度的共鸣。
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自己的“偶像”。说白了,就是崇拜谁?就最喜欢读谁的书?
现在的年轻人常觉得娱乐才需要追星。。实质上,读书这件事,也需要偶像。在作者看来,没有崇拜就没有进步的阶梯,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没有追赶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读书,显然是盲目而可笑的。
在余秋雨带研究生,隔段时间总要问他们:你们在读什么书?你们最喜欢的作家和书是什么?凭此就能摸清这个学生知识生命的脉搏。
余秋雨的好朋友诗人周涛,他最崇拜的古代诗人是辛弃疾。直到现在,谁只要在他面前提到辛弃疾,他谈论起来,还是非常激动,甚至热泪盈眶。
余秋雨在大学时代,特别崇拜的作家是雨果。后来,他又长期为海明威书里的男子气概所倾倒。余秋雨觉得只要崇拜一个人,你才能产生读他,了解他,超越他的激情。
秘诀四: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也就是摘抄名言佳句。对此余秋雨有不同看法。尤其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言,余秋雨认为读书应该读它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警句。
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生长在泥土里随风摇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我们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
秘诀五:做一个好的“淘书者”
这和上面讲的第二点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这和著名学者梁秋实的那句名言“桌子上永远只放一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好的读书人同时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淘书者”。
这里的淘书指“淘汰”,也就是要不断扔掉自己的书。
余秋雨每次搬家,都要扔掉大量的书。
最多的一次扔了一万多本。上海的报纸都当做新闻报道了。余秋雨都扔掉了哪些书呢?归纳起来大约有这么几类:
1. 过时的旧书。主要指观念,知识结构过时的书;
2.十年没有碰过,估计将来的十年也不会去碰的书;
3.以前买的,已汲取过营养,或者干脆营养不良的书;
4.包装陈旧,不成套,系统零乱或翻译版本不好的书。
总之,除了工具书和资料库,我们的书房为自己留下的应该是一流的精品,让平庸和琐碎离我们的书桌越远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