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第一本正经的文学作品,就是早年间的《老舍文集》。
从此,我那爱不释手的《童话大王》,就开始压箱底了,在阅读的这条路上,我和过去正式挥了挥小手。
这本《老舍文集》,收录有好几部代表作,真是带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印象最深的是《龙须沟》,是个剧本形式。(你可能想象不到,小时候的我,还看过另外一个经典戏曲剧本——《朝阳沟》)。后来,在超市看到有一种挂面叫做“龙须面”,我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这部作品《龙须沟》,并且一度纳闷,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要用一个臭水沟,来当做食物的名字,有点理解不了啊。难道是借着《龙须沟》大作的名义,好做宣传吗?(请原谅我的无知,毕竟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屁孩。)
用当下的话说,《龙须沟》的主题非常正能量,就是歌颂人民翻身过上了好生活。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很难对这类题材感产生兴趣,可是当时却是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对白中夹杂着各式数来宝,令我痴迷,原来语言的押运和节奏,可以这么好玩。
比语言更生动,也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老舍笔下的人物。
《龙须沟》里,是一群底层劳苦大众。在那个小杂院里,有卧床养伤的卖艺人,人称“陈疯子”,他有个特别贤惠能干的媳妇,人称“娘子”;和他们斗智斗勇,每天都要正面刚的,是一众反面形象,恶霸流氓黑旋风、冯狗子之类。
《骆驼祥子》里,对准的是进城务工的北漂男青年,拼命拉车攒钱,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然后又被抢被榨干,一无所有。还有一言难尽的虎妞,只要你看过之后,那是令人过目难忘啊。
《茶馆》里,则是汇聚了三教九流。“莫谈国事”的名句,可是亘古常新。后来专门找来了同名电视剧来看,相比看书时留下的印象,总觉得差点意思。
人物,形形色色;世相,不一而足。
老舍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刻画,好在精准,好在传神,好在各色,并且呈现了十足丰富的样本。
去年《不成问题的问题》被搬上了大银幕,我才发现老舍勾勒的另一类群体——知识分子,经过范伟的演绎,太妙了,直叫人拍案称好。
能够想起的,还有老舍对自己母亲的描写,那个靠为劳工浆洗衣物维持生计,因常年泡在水里被冻得通红肿胀的双手。看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的时候,简直和依萍妈妈干活的场景一模一样啊。
老舍自个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还记得语文课本中的《趵突泉》,透过这样的性情文字,似乎看到的是一个有趣的的老头儿,可亲,可敬。
如今,那本《老舍文集》早已被我压在了箱底,像是小时候珍藏《童话大王》那样小心翼翼。
可是,为啥忽然又想到了这些?
最近看到《一本好书》栏目,将《骆驼祥子》搬到了舞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那竟然是我最初的重要的阅读启蒙之一。
一件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