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许年代的执着中,期望相许一代风华、一素绝崖。告别童真年轮里的幼稚,却要承受更多些许的遗憾,充斥行走在人生的无良悲哀中,为着无法释怀的青春和难以忘却的纪念。命运摇篮里的梦魇,再无法丝丝品味、切切入梦。
人生一段前进的道路上,多少人寄望绝代风华,多少人守望地久天涯;又有多少人青年壮志,多少人郁郁成糗。浮华若梦的岁月里,一场场不经意间、一场场能刻意之后,得来的依旧是空空旧梦,却不见道人初见何方。
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是任凭任何人都无法从容应对的无奈、坚持、悲剧,抑或冷漠之后的复归平静、张扬过后的白日焰火、盛夏之后的开花结果。
人生它注定是与生俱来的孤独,遑论人世间的孤孤单单。生活在如此珍贵的人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生活在这孤单的人群中,血脉膨胀、肆虐精光。
我孤独的走在这无人的道路上,偷偷的看着前面若隐若现的未来,来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和爱怀。当有一天我不在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我会深刻的怀念那些过去的日子,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每每让我想放弃的时候,我总会看见那个曾经走在那条不窄不宽的路上的我。
就是不知道人的一辈子究竟是为什么来生存。我孤独的凝望着前进的路,一步一步走在旷野,看着路边飞起的野鹘,夹杂着翅膀,扑腾扑腾,却怎么也飞不远。在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野鹄一定要飞走呢。
当有一天我不再一步一步走这条路的时候,我还是会回过头来,看着曾经那些走过的风景,从山的这边到山的那边,中间明澈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鸟儿高歌、花团锦簇、春意盎然。
每一个夜晚,总是在凄凉与惶惑中思考,为什么人一定要有足够的经历,才会渴望去拥有超越灵魂的美丽。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才会使一个人在不足以完成使命的时候,拼命追逐所谓的前程?那如果所有的未来都关乎前程,失败是不是就意味着此生不必?
当然,事情也许真的就不是那么回事。你所渴望的,往往不是你缺少的,而恰恰就是你拥有的多余的,只是你从来没有发现你曾经深刻拥有过罢了。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刻,怨天尤人或许真的就是过分了。
本来安静的生活,有谁愿意去打破?延伸来说,干嘛非的要觉得是必须要争来争去才会体现一个人作为高级阶级的优越性。这非得是要体现一个人内心的空虚与惶恐。
所追求和所要争取的东西,应该是那个人特别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吧,那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根本没有这个想法或者需求,那是不是这个龌龊想法的背后,恰恰体现的是这个人的无知呢?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必须是疾风骤雨。可是,革命是一群人反对一群人,一群人斗争一个人,还没见过一个人反对一帮人的。除非这个人觉得这是他自己的革命,那其他人就是他革命的对象,或者说他的敌人。他分不清谁是他真正的朋友和敌人,他的革命注定是要失败的。那为什么不能坐下来请客吃饭,服从于这个世界的现实。为什么我们也非得要疾风骤雨,而不能请客吃饭?
如果把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的事物写成一本书,所谓的斗争的历史,应该是这个人一辈子最大的弱点。毕竟,人生应该是奋斗得来的,而不应该是斗争,争的你死我活。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无所不为却毫无作为。毕竟,这世界上应该没有所谓君子和小人之外的中人,如果将道德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话。
没有人可以离开梦想去生活。生活是天然的不可辜负,天然的需要经营,需要容忍,需要体验。梦想总是生活持久延续的动力,因为生活是天然的存在,在人为人的那一瞬间。不会非得觉得生活初始于人生的牙牙学语或者黄发弱冠。
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验,人才会一如既往去追逐,财富、希望、梦想。清风吹过,凉意扑面而来,青春幽幽煌煌,各自走在凄凉如许的梦里,梦着幸福、梦着绝望。
人生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我们总是太在意路上的风景,却忽略了看风景的心情和陪伴身边看风景的那人。以后的以后,当我们想起风景时,恰恰最重要的不是拍在手机里的照片,而是映在心里的怀念,怀念真性情,真人爱。
或许会有人说,人不该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应该殊死拼斗,为人为事,终究是为自己,为梦想。也许,我们真的没必要过得那么累,高楼大厦是人生,乡间小屋亦是人生。穿越街道繁华,不若静待流水高山。
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虽然有时候迫于所谓的时局,但是,路终究是自己选的,既然有心境去选择,就应该有勇气去改变选择,因为世上的一切,都不过是选择而已,人生亦是如此。
心好了,或许一切就好了。生命总不过是修炼的过程,练心练身练神。人的成熟不该来自于满天遐想,恰恰的,人的成熟最终却只能是心智的成熟,遐想不在过程,而在结果,所谓的结果,就是在漫漫人生经历中穿过,遇见一片开阔,动容遐想。所以,虽然遐想不是成熟某一阶段的过程,是结果。然而,从阶段论的角度看,恰恰,遐想才是成熟不间断的过程。当然,我们的遐想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哲人化的思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普普通通的思考就够了。思考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世界,以三观皆备,万物归流。毕竟,人的成熟不是物质领域的成熟,而是精神文明层次的升华。
人之于动物,在于基本物质满足之后的精神愉悦。还没听说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因为发展生产就全是为了吃喝等物质需求的。物质虽然是基本的需求,必须要满足。那物质满足之后呢,应该就到了精神的愉悦了。
困难在于,我们始终分不清物质和精神的界限。虽然在课本上我们清晰地定义了他们的概念,理清了他们的分辨。我们更不需要通过一点一层的分析,去理清其中包含的所有物质与精神的分别。受制于别人的精神,是不是精神?或许,他只是为了愉悦别人精神的,对于自己来说却永远是物质的东西吧。
西方人说,哲学来源于闲暇。中国人却说,实践出真知。反过来却是中国的文学发达,西方的科技发达。在民众间,却是西方人最会享受,而国人总是以勤快的不知享受的形象示人。其中的分辨,我们能用物质与精神的层次分析解析清楚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质和精神的分别呢?走着走着,我们仿佛又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了。因为,我们普遍以为,没办法理清就不理清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可是,我觉得活人和搞科学真的应该是两回事,如果说唯物论是做事必须坚持的准则,那不妨,在生活中。也留给唯心论一些地方,毕竟,生活需要丰富多彩,因为。如果没有唯心论,我们连反对的对象都没有了。这世界上,最孤单的不都认为是没有对手吗?可是,有没有想过,配有对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