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蔓延全国的高温天气一样,毕业季的迷茫杀伤力更强,覆盖面更广。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不管怎么样,都逃避不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找工作。这三个字俨然成了压在毕业生肩膀的一座大山。

每个毕业生都面临着从“学生”身份到“社会”身份的角色转变,看似寻常简单,其实不然。不少毕业生都想象着自己在毕业离校之前就被某某知名企业看中,签订劳务合同留在大城市打拼,或是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端着“金”饭碗。
笔者是个典型的“逃离北上广”的草根代表,毕业时的空洞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候一鼓作气选择了梦想和远方,去新城市的第一天,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会不会后悔?刚开始,没有答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后来,5年,当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突变,又一鼓作气,选择了回归,那一刻,我有了答案——不后悔。
刚毕业的时候,我成了少数选择离开家乡的“异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离开家乡,为了能有更高的薪资水平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梦想和远方。
到底有没有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没有。只有最适合当下,就像摄影一样,只发生在这一刻。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选择也无法复制。
选择留在大城市,为了更好的薪资和发展前景
选择离开家乡,喜欢发展更快更开放的城市
回到家乡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漂了多年,似乎还是无法在别的城市扎根,所以回家也不错,笔者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眼中,回到家乡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国企或者考公务员,只是国企岗位有限,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也严格,而考公务员的成功率则更小。
所以是留在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还是回到家乡工作,关键在于你是想过怎样的生活。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毕业踏入社会以后,找一份怎样的工作也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
而离开后,很多留在北上广的朋友会突然问我,回去以后怎么样?我说这是我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适合当下。
或许是受“断舍离”的影响,重新审视自己与物的关系,从关注物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
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曾经,在远方的光鲜外表下,失去了初心,庆幸后来又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
每年,逃离北上广都反复重提,生活到底是不是不只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不管怎样,都没有完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随机应变,走的路就会有你独有的风景,好的,坏的,都是收获。坏的,会让你成长得更快,更有力量。
就像最近这篇毕业演讲,不走寻常路。

演讲来自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
罗伯茨出生于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时,罗伯茨被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提名,随后获参议院通过,成为第17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仅50岁,成为了美国自1801年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

今年六月,他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卡迪根山中学,参加儿子的初中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
相比我们熟悉的那些名人演讲“模版”,罗伯茨非但没有祝福毕业生们前程似锦,而是,祝他们前路坎坷,遭遇各种不幸……(所以,这位老爸是来砸场子的吗?)

那么,这位大法官老爸到底说了些什么了不得的话?
我希望今后你能时常遭遇不公,这样,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能遭受背叛,这样,你才能领悟忠诚的重要。
我希望你时常体验到孤独,这样,你才不会视朋友为理所当然。
我祝你偶尔运气不佳,这样你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明白你的成功并非天经地义,而他人的失败也不是理所当然。
当你偶尔失败时,我愿你的对手时不时会幸灾乐祸。这样你才能懂得竞技精神的重要。
我希望你会被人无视,这样,你才能学会倾听。也希望你遭受痛苦,从而学会同情。
是不是句句直戳痛处,十分扎心?
小编不禁想起了初中就背过的古文,
虽然提起这句古文很老套,但是也很实在。

所以,最后也祝迷茫的小伙伴苦乐参半,苦尽甘来~

大连华图(dlhuatu)原创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