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列的听书已经到第4本了,相信等我把这些都听完,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算是给年末自己最大的礼物啦~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充满阳光~今天我听的是《不吼不叫》~
本书作者:
[美]罗娜·雷纳。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曾先后在美国、非洲、印度的医院与科研机构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同时还是童年时代的事情和父母热线的创始人。
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分别从理解吼叫、较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下的吼叫三个部分来写关于吼叫的那些事。樊老师说这本书带给他最大的感动是读完以后不会马上有内疚感,觉得自己之前是做的不太好,而是感觉被作者充分理解后给予家长的建议。吼叫是人之常情,谁没有吼叫过~但是现在我们要学会察觉吼叫背后的原因~最好把整个发飙的过程记录下来~我先试着记录一次我发飙的过程~算是边学边用啦~
最近的一次吼叫是孩子的房屋很乱,然后我很生气,对她进行了吼叫~
第一、你看到了什么~我走近她的房间,看见书包和大衣就放在了床上,书和文具摊放在书桌上,地上还有纸屑~
第二、你的身体,情绪情况~顿时我感觉整个血液都要沸腾了~手在微微颤动~心跳加快了一些~眉头开始皱起来~头上有一把小火苗在窜~恼怒的情绪在酝酿在上扬~
第三、你想到什么~当时的想法就是~这孩子怎么这样啊~跟她说过多少次了,就是不听(控制欲),怎么能容忍这么乱的现象(认为自己比她好,高高在上),为什么我家的这个娃怎么这么没有条理秩序感(给孩子贴标签,开始比较)~
第四、你怎么做的~接下来就是一顿训~一顿指责~一顿贬低~孩子的反应是抵触,回嘴,根本就不听你说了什么~
当你看到这些记录模式的时候 ,你也看到一个未被你接纳的自己~当然吼叫还有深层的原因~成人的压力~睡眠不充足~遗传~迁怒~跟不上孩子节奏~羞愧等等~
觉察完这些以后,作者开始带领我们真正的看见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天生的气质的,有内向,外向,敏感,坚持度不同,反应强度等等,先看见孩子的气质,然后决定孩子需要什么,用同理心来沟通~
在减少、告别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真的被激怒时,一定要记得你觉察出来的感受,并深呼吸,升级你原有的想法,然后进行沟通,选择,结果,联结的管教,工具还有很多,如提前制定计划、使用定时器、利用幽默、试试数数、规划家庭会议、放低声音等等~只要你带着爱来处理事情,相信我们能找到更多平和的方法来解决。请记住,孩子比监测器更敏感的家伙,他是不断给我们提供欢乐的盟友,我们自己的言行在家里很重要~你如此重要,还需要吼叫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