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日常: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源自特鲁多: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特鲁多铭言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
就像鲁迅改弦易辙,从学医转向文学,试图治愈人的心灵。然而鲁迅生活的时代距今有一个世纪,百年过去了,医学突飞猛进,然而人心依然变化甚微。
医生都感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想心理咨询更甚!心比身更难治愈。
《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就一切都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63144/18f64a6c88613983.jpg)
教育之于咨询,犹如“治未病”与“治已病”。作为一个热衷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动机非常简单,希望患者止步于咨询室,自助者天助,相当于一个医生盼望天下无医!
如果说,这么些年来,有没有找到一些家庭教育的规律?肯定有!
1.重视早年的亲子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是滋养孩子一生的基础!也是将来教育孩子的前提。教训与误区: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无论是为了事业,还是别的借口,千万别交给他人(分离)。如果条件不允许,哪怕白天交给老人或者保姆,下班回来多陪陪孩子,搂着孩子睡觉。欠孩子的迟早要还的,而且还起来是那么的艰难!稍大一点,一定要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千万不要处成了仇人,一旦如此,教育的影响作用就失效了。
2.孩子一上小学,关键期是一到四年级左右,将孩子的习惯培养好!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别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却是一个苦尽甘来的必经之路。教训与误区:习惯一定要跟进!别太指望老人和托管,老人“养而不教”,这是老人的正确定位。如果发现老人无助于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那就别让老人陪孩子学习,先让孩子运动之类的,自己辛苦一点,下班回家之后自己慢慢捋!这时候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同样,托管的定位是“托而不管”,就这点钱,如果能遇到好的托管老师,既达到了“托”的效果,还养成了好习惯。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如果孩子在托管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那就放下期待,让孩子干点别的有意义的事,自己辛苦一点,陪伴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
3.做人教育才是一切的教育的前提,远比学习成绩重要。立德树人是一个逻辑关系,人树不树得起来,关键在德、在人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遇贵人者必有可贵之处。我遇到很多没有读多少书的老板,起家都是因为会做人,别人给到了机会,然后自己把握住了。知识技能离开了做人,啥也不是。这世界离开了谁都能转,谁也不会找一个人品不好的合作伙伴。
守住了以上几个方面,孩子大差不差,就像园丁栽树,也就是早期多下功夫,树大自然直。过于苛求完美,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了,比方说,智商不够,即便热爱学习、习惯不错,学神也是他无法企及的高度,尽人事听天命。就像找对象,非彦祖不嫁,非圆圆不娶,那就有点矫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63144/61b7b8f18eb12ec9.jpg)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