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celeste NG这部征服欧美文坛的处女作,也如此理所当然地征服了我。
书中每个人都看似悄无声息,如同暴风雨来之前的诡异宁静,却又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无力承担的时候爆发出来,所有的希冀和不满、妥协和抗争、苦笑和愤怒,都被盘旋上升的强大气流,撕得粉碎,又回归了平静。
当我已不再是我,这个世界,便都与我无关。不可否认,整部小说的设计很巧妙,每个看似难以想象的情节,却又都在作者细腻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中,让人深信不疑,仿佛一切都是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结局。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小说开篇简短的一句话,就死死扣住了读者的心。在玛丽琳如此殷切的期望下,詹姆斯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在全家都以她为中心的运转里,她就这样选择了默默地离开,毫无悔意地离开,狠狠给了所有人一巴掌。
这让我想起妈妈好朋友的孩子阿晨。从小到大,阿晨都是班上的优等生,学习和生活都从未让他父母操过心,在一所211大学的通讯专业毕业后,就考到了一家国企工作。他一直受到公司的器重,提拔在即,工作两年就用工资买了一辆20来万的车,就在大家都在为他的前程深感高兴时,他却选择了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焚炭自杀。那天他的父母都去了外地,他一个人在家,一切都似乎在他的计划之中,他关上了所有的窗户,点上了一盆从网上购买的无烟炭······
人为什么会如此的琢磨不透,而人的眼睛,又为何会如此的浑浊不堪,就连最熟悉的人,每天都朝夕相处的人,你都无法真正地了解他。也许某一天,他就会轻易的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如同指尖滑过的草絮。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的,人心和岩石一样,也可以有被水滴穿的孔。
当我已不再是我,这个世界,便都与我无关。小说里,詹姆斯和玛丽莲,一个黄种人,一个白种人,他们的结合,在60年代的美国,无疑是一个另类。如同一只马和驴的结合,那些毫不掩饰的暗讽和鄙视,会伴随他们甚至孩子们的一生,在所有人看来,骡子是这个世界不应该有的产物。
这让我想到“飓风”卡特。他是美国60年代著名的黑人拳击手。后来因为被牵涉到一场谋杀案,无辜的他在牢狱中呆了16年。结果他在牢狱中出了一本书,后来被几位加拿大人所看到,看完这本书后,这些加拿大人坚信他是无辜的,于是想办法为他翻案。16年后,卡特终于获得了法庭“无罪”的宣告。
这就是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让詹姆斯和玛丽莲组成的混血家庭,异常的敏感和脆弱。他们强烈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能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
詹姆斯从来不想提起他那微不足道的父母,在他看来,父母卑微的身份以及不光彩的过去是他身上的污点,他苦其一生,想通过在学术上的成就麻痹自己并封住别人的嘴,想与过去那个胆小懦弱,怯声怯气的自己一刀两断。
玛丽琳极力想摆脱母亲荒唐且低级的期望,在她看来,为家庭牺牲自己高尚的事业和光鲜的人生,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做法,然而冥冥之中,自己却成为了孤独死去的母亲留在这个世上的影子,活成了母亲的模样,似乎永远都无法逃脱。
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个理想的家庭,在外界裸露的有色目光和自身畸形的价值取向下,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女儿莉迪亚的身上,因为只有她,既是女性(母亲的影子),又是混血儿(父亲的影子)。最终,莉迪亚用生命的代价做出了最惨痛的抗议。
曼德拉在《漫漫自由路》写到,“没有一个人由于他的肤色、背景或宗教而天生仇恨另一个人。人们一定是通过学习才会有恨,如果他们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的心中比恨来得更自然。”
然而,小说的重点看似表达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不满,其实,其蕴含着一个更为严肃的话题,那就是:人格的独立。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最高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永远发人深思。
作为生命的独立个体,人应有其完全独立的精神价值,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行为准则,并具有选择独立生活方式的权利。
当我已不再是我,这个世界,便都与我无关。而在中国,像莉迪亚一样可怜而悲剧的孩子,比比皆是。
高考在即,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
中考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的药物;
合肥市一名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着跳入汹涌的河流……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337万余条信息。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人的现实生活是受某些价值目标指引的,去追求学历、财产、名誉、友谊等某些有价之物。而人生的意义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进行反思与体验,当这种反思得到的是种否定性的体验时,就会产生“无意义”、“荒谬”等感觉。
就像莉迪亚,从那个夏天开始,她就非常恐惧——害怕失去她的母亲和她的父亲。不久,她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失去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
她已经开始感觉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悲哀是多么令人窒息。于是,她选择了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将自己没有灵魂的躯壳沉入湖中,就算是最后一次,与真实的自我进行的较量。然后较量的结果,毫无疑问,必败无疑!
当我已不再是我,这个世界,便都与我无关。阿晨又何尝不是,他的父母从他小时候起就不和,一直吵着离婚。他也许就是那个时候,躲在阴暗的角落,对自己承诺,无论你们要求我什么,我都会努力的做好。他认为只有这样,父母才会露出欣慰的微笑,他们的家庭才有些许的温暖。而然20年后,在他学业、工作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期许进展的时候,他才恍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改变,父母仍然会离婚,争吵仍然不绝于耳。而唯一改变的,竟然只是那个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且改变的如此彻底,如此沉重。
反观当下,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并不属于他们,也无法继承他们的梦想和意愿,这些强加在孩子们身上不切实际的希冀,只会变成一幅摇摇欲坠的枷锁。只要时候一到,孩子们将不惜伤痕累累,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挣脱。
我们应该明白,当我已不再是我,这个世界,便都与我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