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单位合唱排练弄到十点,期间,老师讲了很多理论的东西,也解释了他所用的各种手段,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是业余合唱团,很多人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半个小时来练声,以及练声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也不会明白老师为何要反复对声音的状态提要求,对气息提要求。这个过程让我想起初学的自己。
声乐对我来说确实很难,它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学科类型,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主要靠听、悟、练。虽然我学之前有所预期,有所了解,但它还是比我预期的更难一些。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声音,怎么样做到正确的声音,又怎么样来保持正确的声音,对我来说全都是巨大的难题,于是,我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前进,徘徊,迷茫,甚至无奈。加上我的性格不够开朗,想的比较多,心理上存在一些障碍,学习难度又增加了不少。
我从来不是天赋型选手,我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声乐同理。由于全职上班,加上乱七八糟的事太多。我的练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学习和分辨一个声音的好坏和理由这个过程的积累量是不够的,我自己怎么做到好的声音,怎么去巩固正确的状态也是不够的,这导致我一直在用新的正确肌肉记忆替代错误的旧的肌肉记忆这个过程中迷茫、徘徊,以至于更加缺乏学习的信心。
我总说我需要很多的时间,是因为这个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地听,还需要大量地模仿,大量的练习和大量的思考,只有听得多,见得多,练得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达到老师的要求和目的。想到这里,我不仅想要再度为自己可怜巴巴所剩无几的时间而哀嚎,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借口,但它实际是一个现实,我无法避免,只有适应,最终又在顾此失彼中不断的反复失望希望这样一个过程。
我小时候是那个主动要求上兴趣班的小孩,我在童年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自己触摸钢琴和跟着老师唱歌的样子。长大后,我发现,人生除了音乐以外还有那么多有趣和无趣的事情等待着我用有限的光阴去捕捉,而我的样子总是手忙脚乱的,显得很狼狈。我想起来,在许多成功女士的访谈中,主持人总会问:“你又美又厉害,是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观众们其实都在期待一个风度翩翩的答案。我很羡慕他们,但我现在觉得,如果你对自己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这世上大概是无所谓平衡二字的,有的只是此消彼长,不断在得到和放弃中转换,而我可能恰恰是做得不够好的那个。最近的意大利语学习让我想起当年的英语学习,我的意大利语水平是不会超过英语的,因为当年的投入水平是远超于现在的,它也侧面给我解释了为什么我现在的方方面面都做得破破烂烂的。
不过,随着我逐渐积累一些声乐的理论知识,听了一些好的、不好的声音,听了一些老师的观点,又观察别的老师怎么带学生上课,学生又是怎么上课,都做些什么,做到什么要求后,现在对这个学科目前的现状用于有了一个框架的了解,我终于没有先前那么那么迷茫了,即便我离真正的专业还差十万八千里。
然而,无论我学得怎么样,声乐对我而言都是一门无比美妙的学科,它如此清晰地向我展现了人体的精密性和人声的美好,又如此生动地向我展现了音乐本身的美好,它有理性而克制的一面,又有快乐而感性的面,声乐技能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体会以上所有的美好,于我而言,这是学习声乐最根本的意义。
声乐学习的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