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将宏观经济学部分说完:
- 中央银行有权利,也有责任。美联储是准政府机关,主要工作是制定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是银行不可贷放出去的存款比率,每家银行都被要求在中央银行存储一些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可调控总需求,但这个政策工具在美国不常用。再贴现率是央行扩大或抑制放款的另一种方式。但在实务上,中央银行用再贴现率贷出的钱并不多。2008年以前,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指中央银行购买或销售债券。货币政策工具的最新方法是量化宽松,可用两种方式来操作:1是可以把钱贷给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常是短期贷款),2是由美联储购买较长期的债券。中央银行必须保证金融体系有足够的通货在外流通。此外,中央银行还扮演者银行中的银行角色。
-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当经济衰退来袭时,中央银行是保卫宏观经济的第一线。通货紧缩+负实际利率是较为恐怖的。实际利率变高会导致大量放款收不回来,通货紧缩,需求下降,很容易变成经济衰退。因此很多央行的目标是让通胀率保持在2%左右,这样可以保留一定缓冲空间,以避免可能的通货紧缩。再有一点,货币政策对收缩经济的效果比刺激经济的要好。
- 不用扩大贸易就很富裕的国家根本找不到。来自贸易的潜在优势可以分为3类: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3.动态增益(较小的国家善用规模经济;多样性;专业化程度更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流动;会给国内生产者带来激烈的竞争)。
- 全球化的整体方向将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实施保护主义有几种方式:1.进口配额;2.关税;它是政府对国内产业提供间接补贴的一种方式,由国内消费者用较高的价格买单。全球收入差距过大,不是因为全球化伤害了贫穷国家,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全球化。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让保护主义无计可施。
- 汇率剧烈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干扰。汇率只是一个价格,一国货币可以依此价格换成另一国货币。如果在美国要买进口商品,你会喜欢强势美元。如果在美国出口商品,你会喜欢弱势美元。因此,美元走强往往会伤害出口商,帮助进口商,并会增加贸易逆差;美元走弱将会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促进贸易顺差。浮动汇率是剧烈波动的。但长期看来,经济学家相信汇率将朝“购买力平价”汇率移动。政府干预的首要目标是使货币维持某种程度的稳定,但一个国家如果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那他就不能同时用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或失业。控制汇率的另一个方案是在外汇市场直接买卖本国货币。
- 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资与汇率联动,外资短时间大量涌入,之后又大量撤出,会使汇率剧烈波动,使国家蒙受损失。
- 未来的经济不再是零和游戏。经济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若一个国家的政策有助于建立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创造并推广新技术,改善法律与金融基础设施以支持市场竞争,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增长。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宏观经济政策的4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架构为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3.贸易顺差和逆差。4.凯恩斯法则注重短期,萨伊定律注重长期;5. 宽松和紧缩财政政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