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自己最自豪的能力就是写作了。小学的时候开通了个博客,记录些脑洞。恰逢那时候班主任鼓励我们向当地的一个晚报投稿,我就把博客上的一篇童话修改了一下拿去投稿。没想到一投即中,得了二十元钱的稿费。那时候别提多开心了。
但是真正尝试去投稿还是上大学后。然后那个时候才悲伤地发现,自己没有拿手的题材可以写。纯文学吧,自己的境界还不够高;爆款文吧,自己又放不下面子去写。于是只好在二者中间找个平衡。恰好那时候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又碰巧遇上了一个公众号对此进行征稿,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排好版发了过去。结果,自然是——没登上。
不过并没有人给我反馈,我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写得不好。但仔细想了想确实自己那篇文章只不过是类似于读后感,从头到尾就类似于摘抄一样,也没有什么自己独到深刻的思维。
后来经过学校的一番小论文写作指导,发现以前写的很多东西全是自说自话,连个参考文献也没有。
但是我自己确实又没什么知识体系能让我去写出一篇像样的“行当文”。所以我又锁定了感悟类的文章。接连投了两篇反映大学生活的文章,一篇叫做《没有得到奖学金的大学生依旧能发光》,写作背景是我假设如果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后写的文章,但是里面的思维充斥着“学生气”。另一篇试着分析intp型人格的生存之道,但是因为投稿有字数限制,并不能详细展开说,于是文章就成了“鸡汤文”。所显而易见,这两篇文章都没成功。这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确实,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每天在教室、寝室之间徘徊。而且语言不够精炼。我个人很喜欢幽默风趣又老辣的语言,但自己写出来和流水账似的。
其实投稿失败的迹象我也隐隐约约有所察觉。所谓“有因必有果”,高中的时候我的作文得分就开始下降了,甚至有时候不如班上平均分。虽然投稿的文章和应试作文有区别,但他们都是面对读者的,且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并不能太放飞自我。甚至就几秒抓住眼球的来说,我确实做的不够。
想要投稿成功,我可能应该要先去了解征稿人想要的文风,和查阅那些通过的稿子是什么样的。这样简单且重要的事,我不知什么何时做不到了。心里总觉得“好文章一定会发光”,可忘记了自己的文章究竟是不是好文章,也忽视了“需求”这个词。有的文章对方需要,但是写得不好;而写得好,但是并不需要。可能这两点就是投稿通过的关键吧。
为了锻炼写作能力,模仿必不可少。我私下也在摸摸观察好文章。有的是根据好几个资料进行了总结和联系分析,创造了新的独特观点;有的是亲身经历,真切感人。我在理性上的说服力不太够,对感情流露也不足,这就是需要锻炼的了。
现在我还没有投稿成功过,但是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个目标,先从喜欢的动漫分析入手。用风趣幽默的语调分析他们在动漫史上的作用、运用了哪些独特技法、里面是怎么塑造主人公的。平时我还可以和好友一起分析文章结构,分享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这样一想,可能比起“投稿实通过”这个目标的实现,路上学到的东西会更快乐、更有收获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