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持续写作77天超15万字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持续写作77天超15万字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作者: 试图思考的二哥 | 来源:发表于2016-12-25 16:25 被阅读55次
写作

前两天有朋友在后台问,能不能分享一些关于写作的思路,虽然我自认为水平依旧很差,但既然有人提了,那我就来献一下丑。


-1-

什么是写作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种表达,关于你内心所思所想的表达。所以,写作,最好从写一些你有所思有所悟的部分开始。

写作并不是一件热闹的事情,在写的过程里,你需要不断的和自己对话,去审视你的想法,并把它们以尽可能准确的方式凝念出来。

对于自己并没有怎么思考过的东西,我们往往会写的很模糊,很没有感情,也很容易偏向于臆想和凑字数,你如何让一个没有见过大象的人画出大象的模样呢?写作也是一样。

人们只有在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时,才可能写的容易一点。

所以,我认为,其实所有的写作,都是在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村上春树书里主角的生活,往往都是一个人在离群索居的生活着,但同时又保持着超强的自律性,因为那种生活,就是他过着的。

托翁能写出《安娜卡列尼娜》,则是因为他在脑子里把安娜卡列尼娜生出来了,那就是一半的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罪与罚》时,他脑海里一定把人杀过了数千遍,并不断体验过那种杀人后的心理历程。

卡尔维诺则习惯了在文字的游戏里,寻找无尽的可能空间,王小波的《万寿寺》,则一定极受《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风格,甚至是他们未必经历过的生活,都是他们在脑海里体验过无数次的。


-2-

如何写

虽然写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的第一部分讲的太大了,同时又讲的太浅了,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行文往往有套路,但也未必尽是如此。

比如巴金,他的作品在开始写作前,其实就已经把整个的框架设定好了,甚至连结局想的明明白白,剩下的,就是把细节按照他的框架,往里面慢慢填了。

我之前挺不喜欢这种写法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写一些已经确定的东西,有什么意思?

但不得不说,这种写作方式,往往是最高效的,因为只要你是个执行力强的人,很快就能出作品,当然,缺陷也是在于,这种文字的可能性会很差,基本上只能算,用常规的手法讲常规的事。

而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大部分人会常用的,因为容易上手。

另一种,则是不那么按套路出牌的,行文时信马由缰,想到哪走到哪,边写边酝酿。在我看来,非常有代表性的,是我们都读过的李白。

李白的诗往往在对账上并不工整,韵脚也不会严格的去押,但时至今日,他的诗句,依旧是才华满到从文字里溢出来了。对于他而言,要什么框架,他当时的思路就是最好的框架。

当然,这种写法不是一般人能写的,对于天赋的要求极高,所以世上只有一个李白。


-3-

我怎么写这的这篇文章

这两种思路是可以在行文时尝试的,比如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边写边梳理自己的观点。

比如说我写这篇时,也是等到动了第一段的引子,才想到下一段该写“什么是写作”,接着想到的“如何写”。而这写作的部分里的那些名家,也是想到了某个观点再把他们请出来。

此外,设定好框架和不设定框架,在这篇文章里也是相互结合来使用的。

行文前有个大概的思路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里,先模糊的走一走,就像黑暗里其实你只能看清楚路的轮廓,但这轮廓是足够你行走的,而当你真的走到了某一处的时候,捡起一颗石子,放在你眼前细细观察,你也能够看清楚这石子的模样。

文章,从大体的思路到有细节的部分,最后再度审视它,去裁剪掉那些你觉得多余的部分,那些你觉得表达不当的部分,一篇文章大致也就有了个样子。


-4-

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

写作是一件先输入再输出的事情。

比如上面提到的名家,要么是我看过他的作品,要么是我看过他的评析。

这也是第一部分里说到的,写作是在写你熟悉的东西。

而为了有熟悉的东西,我们则需要留意和思考我们喜欢的东西,并把对它们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下来。

比如我有一位室友,之前是职业打游戏的,他对游戏的思考和洞察力,就不是一般的深,他写这块的东西时,也让人觉得写的真有启发性。

输入未必是需要读书,因为万事万物皆可拿来做文章。

毕竟,写作是一种表达,只要能表达你所思所想,写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一些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文章写于8:10

完成于8:55

今日完成“一小时写作计划”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们都有关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持续写作77天超15万字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zr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