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一个简友跟我聊天。
他问我:听说你把《认知觉醒》看了4遍,是怎么做到的?
我回答:因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生怕自己记不住,不知不觉就多看了几遍。
说完我又把书看了一遍,还进行了一次复盘。
在复盘过程中,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思考。
两三年前,我以为只有快速阅读才是学习主流。
因为效率才是生命嘛。
副作用总是接踵而至,看完以后第二天回想起来依旧一片空白。
在自我焦虑症的催促下被迫更快速地去阅读更多的书。
就在这种填鸭式的循环中我深深地迷惑:头部玩家究竟是怎么读书的。
直到最近读到《认知觉醒》,我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读书要靠系统,不是靠勤奋。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喜欢跟熟悉的人在一起,为什么?
因为这种相处模式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已经不再需要消耗精力。
你的爬虫脑和哺乳脑觉得很愉快。
还有很多人一生总是精力无限地追求着事业,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还是靠系统!
以刚才读书为例。第一遍看书我是一半依赖好奇,一半依赖自律心。
但是当我读完并认为这本书确实对我有用之后。
我看第二遍的时候,其实是带着疑问去验证猜想的。
第三遍则是以一种极不甘心的状态去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换个说法可能更好理解一些:
第一遍是好奇宝宝闯入大森林,在跌跌撞撞中无意间发现金矿。
第二遍是准备大货车和挖掘设备,到宝山开挖大量开采金矿。
第三遍则是在金矿上建起精炼厂,要批量铸造金币,甚至还想开个银行。
在这种模式,每第n+1遍阅读消耗的精力较第n遍是大幅减少的。
但收益却是成几何级数上升的。
至少以我看《认知觉醒》这本书为例,
我看了第6遍,不但无痛。相反我还在考虑如何能够复写一遍全文观点。
李小龙说:我从来不害怕会一千种腿法的人,我害怕是把一种腿法练过一千遍的人”。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只依靠热情和自律的人,根本无法持续专注一件事。
做事靠系统,每次努力集中强化系统一条主干线,最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最终在无痛中形成自己的系统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