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者》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某人有一个庭院,庭院中常常扫得干干净净。有一次,他出远门,托朋友照看庭院。朋友很懒散,任由庭院中的植物自由生长。结果,石凳旁边冒出了一些绿绿的芽尖,后来开出了花。花很香,像兰花。朋友就采了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去请教专家。专家说:“这是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叫腊兰,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卖,能卖上万元。”
朋友将此事告诉了庭院的主人。主人听后愣了一会儿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都要破土而出,只是我以为它不过是一株普通的野草而已,每年春天,它的芽儿刚出土就被我拔掉了,我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啊!如果我耐心聆听花开的声音,那么几年前我就发现它了。”是的,因为人们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给予一些植物开花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常常会发生错把“腊兰”当成“小草”的事情。同样,教育教学过程中,扪心自问,从事教育的教师们又有几个人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小男孩,他天资聪颖,就是特别好动,学习上、行为习惯上都“与众不同”。清楚记得,今天老师才批评教育了他,明天老毛病依旧;刚刚纠正过的错误,又仍然明显地出现在李浩成的作业本上;屡次交待过老师不在的时候要遵守纪律,走进教室迎接老师的依然是他“张牙舞爪”的身影和与同学闹哄哄的“交响曲”……常常让这反复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扰乱了心情,情急之下我不禁一次又一次朝他发起了火,既生气又无奈。
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却使我对李浩成改变了看法。记得那是一次语文课堂上,学生在记笔记,我就在下面巡视,平日书写很潦草的小浩又在“龙飞凤舞了”,习惯性地打算去批评他,并计划让他擦了重写,却忽然看到小浩书上昨天的预习笔记写得很完整,这一发现打消了我要批评他的念头,而是脱口说出了“你昨天预习作业完成的不错!”而他的表现,先是微微笑了一下,还显得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接着写字的速度慢了下来,竟然变成了一笔一划的写起来。更让我惊喜的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作业中,李浩成的作业竟然写得规规矩矩,和之前的相比完全不像同一个孩子写得,于是我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他,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相信他会坚持下去,把字写得越来越好。那个学生果然让我失望,接下来他的家庭作业也换了“新貌”,而且一天天的坚持了下来。
是啊,每一种花开都有适合自己的条件与时间,花儿不开,说明是条件不成熟或时间不合适。每一个孩子的成才也都有一个过程,很多人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教育者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因为浮躁,让教育者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而让孩子受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