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tflix为什么成功
Netflix模式就是未来。从Blockbuster看:客户服务要做好,不该薅的羊毛别死命薅,否则就是逼羊为虎;工程师惹不起。
商业模式1.0
早期Blockbuster成功之处,在于用数据分析周围居住群众的人口特征,以此决定藏碟的种类,商业模式是landlord。
几乎所有商业模式归结为四种:creator创造者/distributor分销商/broker中间商/landlord地主。
Netflix用的是领先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初期只对Blockbuster模式改了两点:1.轻资产化,无店面,网上运营;2.邮碟到户。如此操作的优势是:1.O2O,不用出门;2.选择多,线上选择的琳琅满目。从始至终都琢磨一个问题:怎么让用户体验比从Blockbuster租碟更好。
商业模式2.0
逆袭成新盟主后,Netflix无论做什么都琢磨另一个问题:怎么让用户体验比从Netflix租碟更好。2006年,Netflix流媒体比租碟的优势:1.便宜,在需求曲线上走的更远;2.跨平台,电视、PC、XBox、PlayStation等;3.用户个性化设置;4.无广告或者“推广”;5.自制内容Netflix Originals,在内容独家性上深度布局。
护城河,指的是公司持久阻挡竞争而保持长久盈利的能力。
内容组合Content Portfolio:保持内容的独家性;纸牌屋系列、制造杀人犯、毒枭等。
技术和大数据:虽然在娱乐业,归根结底是IT公司(Amazon零售业、Tesla制造业)。本质要琢磨两个问题:如何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如何在内容上投用户所好。1.不管用户的宽带是肥是瘦,最基本的需求是:要高清、要流畅。算法小组根据每一个资源的特征,精细到自己的encoding方法,为用户节省20%带宽的同时提高画面质量。2.以大数据拍“大数剧”,PR宣传。
2 美团 vs 滴滴打车
滴滴的策略,高峰期派单是就远原则,一来制造打车难的假象,趁机向乘客加价;二来司机完成一单的时间长,拿到奖励的可能性更低。
现在的滴滴是愚蠢的,极度看重乘客,忽略司机。只要乘客投诉司机,大多数情况司机都会受罚,不管司机有没有做的不好;而司机投诉乘客,没有卵用,就算乘客坐在后面用刀子划你的真皮座椅等等。
再看滴滴的抽成(长沙),白天给司机1.4元一公里,晚上十点后1.7元一公里。7元起步价2.5公里,拥堵费0.4元一分钟,长途费0.5元,再加上每一单结算时抽0.5元,而收乘客多少呢?
美团现在开放的城市很少,但口碑很不错,而且有着很大的用户量,所以不太会形成大战,一边倒的可能性很大。
王兴和程维的目的不一样:1.美团进来抢地争得不是一朝一夕,不求干掉对手,只求一席之地;滴滴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毕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2.滴滴要大一统的出行,美团要吃喝玩乐的本地服务一体化;3.滴滴挡不住美团咬的这一口,美团这一口也咬不到滴滴的命根子上。
王兴本人对美团的期望,是成为第三产业的阿里巴巴。美团组织架构调整,将打车和外卖一起并入新零售和打车事业群。王兴的计划是打下全国份额的15%-20%;因为在美国Uber和Lyft长期共存,并且Lyft的份额已经上升到了30%。
但美团进入的每个领域都只是建立了浅层次的连接,而这种很浅的连接长远看来是没有价值的;王兴相信,美团可以一边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一边把每个进入的领域的连接做深做厚。
程维的战略是选择在规模很大的出行领域做到极致,并且积极寻求国际化。
国际化,构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共享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智慧交通和无人驾驶。
美团一直都是没有边界的打法,并且意识到了滴滴在出行领域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用户在价格、服务、体验方面还有很多需求;而滴滴的长年数据和技术积累,以及用户对滴滴打车的下意识行为,是滴滴最核心的竞争力。腾讯是美团第一大股东,同时也是滴滴第二大股东,也许最终双方会通过腾讯的协调进入一定的商业合作平衡关系。
3 在Google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印象最深的两个点:“不作恶”、“自我颠覆”;从成立以来的10多年,一直在创造各种各样的惊喜,也成为了全球科技的领先者,总结为三个经验:
需求倒逼改革。以产品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为导向,必须要将之前的业务模式推到重来,从无到有搭建一个合适的系统;日后很多领先的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前提。
对基础架构的重视。有一些很具体的问题要解决,但Google不只解决单一问题,还希望能系统化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选最好的人,即使做最普通的工作。一开始就把招聘标准放的非常高,即使最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闪光点。
中美工程师的差异:中国有一些明显的长处,理论基础很强,算法、基本功、计算机能力,能把事情做的很工整;但思维发散程度不如美国。我们特别习惯于被分配一个工作,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不是做什么样的事情去改变世界,近几年在国内的一些创业公司看到了极类似硅谷工程师的特质。
Google赖以生存的企业文化:让你意识到别人比你更优秀(且更努力)。
公司过度炒作福利:以前加入的是为了change the world,现在加入的大多是因为working at Google is nice。
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员工,但由于Google从来不以performance的原因辞退员工,积累了大量很平庸、甚至混日子的人。
就算傻小子也知道,没人一开始就懂,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的快慢而已;别人跑的快,我跑的慢,那我就要比别人跑更多的时间,才能跑相同的路程;时间一点点过去,我渐渐有了自己的cook book,开始有别人问我问题,征求我的设计意见。直到自己做的第一个project正式launch,压力才慢慢减少,或者说我的抗压能力在渐渐提升。
4 2010是BAT和中国互联网的分水岭
2010/1/12,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拱手将35.6%的市场份额、年广告收入22.5亿元的搜索市场让给了百度;在2010年后,百度成为行业龙头,独占搜索市场红利,彼时移动互联网还未诞生,躺着赚钱的日子让百度放松了警惕。
2010/9,马云与大股东雅虎的矛盾激化,雅虎股权问题顺利解决后,阿里不再受雅虎钳制,发展步入快车道;需要巩固电商基因的护城河,当当、唯品会、京东、聚美先后上市,而阿里并购不断,成为市值最高布局最多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2010/11/3,“抄袭大王”腾讯要求用户QQ和360软件二选一,QQ口碑坏到谷底,成为全民公敌,次年马化腾决定开放,开始投资布局产业生态;2011年推出了微信抢得移动社交,人人网、YY、陌陌先后上市,而腾讯通过投资不断拓宽护城河。
AT决定互联网走向,并且愈演愈烈
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团购、O2O、互联网手机、直播、短视频、共享单车,VC迫切于变现,金钱疯狂涌入,而阿里和腾讯布局产业链,用投资并购的方式建立行业生态,避免出现颠覆自己造福对手的竞争者。单靠自己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拓展边界:阿里的社交、O2O只能是奢望,腾讯的电商、搜索也只是黄粱一梦。
AT的强大之处是,投资金额和诉求已经超越普通VC,成为“VC+生态”的双重投资标的。当腾讯、阿里市值分别达到3600亿、3900亿美元,双双挤进世界互联网前十后,两家巨头野心越来越大,买买买成为其应对未来的策略。
AT为什么要疯狂
两家的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腾讯面临着新浪微博、陌陌、今日头条等,此前的电商拍拍、团购高朋、搜索搜搜、SNS朋友网均关停;阿里在电商领域面临着京东、唯品会、聚美、兰亭集市等,在支付领域被微信支付突袭,O2O美团和打车快的在碗里还被腾讯收割。随着AT的业务边界从电商、社交,拓展到游戏、支付、文化、工具、媒体、O2O,AT成为了任何行业创业者绕不过的门槛,是互联网的“水电煤”基础设施。在新的业态中,TMD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小霸,而AT最不愿意见到各领域的小霸,因此在“新巨头”成长起来前及时打压或投资。
VC极力推动AT格局的形成
对VC来说,募集的资金要在3-5年内产生收益,投资需要短时间退出,此前的退出渠道是IPO、并购或接盘侠。在2015年后,AT的现金储备和对生态的饥渴让VC变现更加高效和迅速。对于好的项目AT投资是无底线且连续跟投,保证项目后续融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也让VC可以快速退出,已经影响VC从to IPO变成to AT,即纳斯达克接不了的盘,AT来接。
5 80/20法则
又称为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认为:
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情形下,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产生的。
统计学、经济学: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因子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管理学: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把具体客户的20%最关键需求做好,就能得到他80%的满意度;薪金和奖励制度,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
IBM:1963年,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上80%的时间,是在使用其20%的功能;于是立即重写操作系统,让那20%的核心功能更好用。乔布斯:首先用一个小的精英团队秘密开发核心功能,选拔年轻的天才,激励每周工作90小时,只专注于最关键的部分;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先做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
自身发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整天被所谓紧急的小事推着走,疲于奔命,这种生活最没效率;忙于琐事的CEO对公司长远发展没有洞见,被支来支去的员工干不了大事,永远准备下一场考试的学生成不了大器。很多完美主义者,其实是不懂轻重缓急的个人评价焦虑症患者,关注各种细节,是特别浪费时间的性格;
这一比例仅仅是一个实用基准,在多数情况下关系很可能是不平衡的,且真正的比例接近于80/20。法则极其灵活多用,“能有效地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组织中的功能和任何个人工作”,它最大的用处在于:
当你分辨出所有隐藏在表面下的作用力时,你就可以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最大生产力上,并防止负面影响的发生。鼓励特殊表现,而非赞美全面的平均努力;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选择性寻找,而非巨细无遗的观察;专注领域的卓越,而非事事都有好表现;只做我们最能胜任,且最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从生活深层去探索,找出那些关键的20%,以达到80%的好处。
原因和结论:
幂率分布,最开始是考察人群财富的过程中发现,正反馈:越有钱的人越容易赚钱。世界上有很多这种现象,公司大小、城市大小、病毒感染的人群、商品畅销程度、地震强度、油田大小等,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理论,正反馈过程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这个世界非常不均匀,如果没认识到这点,说明你看见的尺度太小;绝大多数人和事都是平庸的,而且最好的东西还都挤在一起;正确的世界观,决定正确的方法论,我们不应该“公平”对待各种东西。
80/20做事法:做事做关键的策略,就是做好最关键的;效率的关键就在于不公平,不要一味地均匀分配资源。
极简主义:事情分类为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80/20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只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要事优先,尽量只做最重要的事,少做或不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才是出类拔萃的关键;玩很重要,极简主义的核心就是把最关键的事情做好,省出来时间去玩;教育要培养核心的竞争力,在喜欢的东西上加大力度,用20%的时间就可能实现80%的功能,剩下80%的时间几乎都是浪费,还不如去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