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个很有意义的词向我们描绘了真实的爱的模样,
慈,爱也,犹如母子间的怜爱,兄弟间的友爱,恋人间的亲爱,在这里侧重“恩被于物”的具体行为,佛家解释大慈为“与一切众生乐”,即布施自己的一切,以求众生安乐。老子将“慈”视为自己的“三宝”之一,说:“夫慈爱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言:“大学之道,在亲民。”这“亲民”便是慈。圣经中描述耶稣多次教导门徒“彼此相爱”,并把罕见地把这作为一道命令颁给他们,这“彼此相爱”便是慈。
悲,悯也,理解他人的愁苦,自己也其忧愁,记住,悲悯不是可怜,不是强者对弱者,不是富者对贫者,而是一种平视。孟子称其为“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举例说,人看见一个小孩子快要掉进井中,都会有害怕、恻隐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因为认识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这种感觉会给自己带来名声和财富,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人,自己不忍心。佛家认为“大悲”源自“同体”,即视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慈与悲是仁爱的一体两面,慈是悲的体现,悲是慈的实在,慈爱的行为不是出于悲悯的内心,不过是伪善,如圣经所说:“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而光悲悯别人,却不去给予慈爱,亦是毫无用处,如圣经所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所以要做一个仁爱的人,必须有慈有悲,即使无法达到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但也要尽力做到爱人如己,因为天就是如此爱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