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吃完饭我想去淘气堡玩,可以吗?
妈妈:不行,妹妹要上课!
儿子:妈妈,可是我想去玩儿啊!
妈妈:可是妹妹要去上课,你要玩就自己去玩吧,反正我也不想要你,你爱跟谁走就跟谁走吧!
儿子:妈妈,我不要,万一有"老拐子"(蚌埠方言:拐卖人口的人)把我带走了怎么办?
妈妈:哪有"老拐子"要你啊?把你拐回去有什么用?就你这样的孩子,啥都干不了,还那么不听话,别说"老拐子",就连"要饭的"都不会要你的,要你有啥用啊!
儿子沉默!
妈妈:你看妹妹多厉害,两个包子都吃完了,你看看你,一个都没吃掉,你还抢妹妹的,哪有你这样做哥哥的?
儿子沉默!
儿子:服务员阿姨,我想要一根吸管?
妈妈:你要吸管干嘛呀?你怎么那么会给别人添麻烦呢?你喝豆浆就好好喝,要什么吸管啊?你还以为是冷饮呢,还吸管……
儿子:可是我需要啊!
妈妈:你需要啥需要?你就是一个爱给人添麻烦的孩子!
儿子沉默!
妈妈:你不能……不能……你应该……不能……
……
这是今天上午吃完饭时,隔壁一个妈妈和一儿一女之间的对话节选。从我点餐坐下开始,这位妈妈的嘴巴就不停的在说,没有一刻停下来过。
和大儿子说话,不似凶神恶煞般,却多了很多的冷漠和指责!
对小女儿说话,轻声细语,声音温柔的能滴出水来!
同样都是孩子,却因为长幼的顺序,而被不同对待着!殊不知,不同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却会在未来造成不同的后果!
第一段对话中,这位妈妈将成功的把孩子催眠成一个"低自我价值感"的孩子。"连要饭的都不要你""你有什么用?"类似这样的话,孩子将如何认为?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我完全没有价值,连要饭的都不要我,我是不被爱,不被尊重和不被接纳的存在。孩子会带着这样的"负面身份认同"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可以想见,一个孩子在内在对自己那么的不自信,觉得自己那么的没有价值,在未来会遭遇什么?
要么,变成"证明狂",无时无刻都要证明自己的对的,没有办法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会本能防御,封锁自己的内心;
要么,抗挫力比较弱,当自己面对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悲观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潜意识的语言"不是这件事情没做好,而是我这个人就不好,我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要么,寻寻觅觅一生,去寻找自我被认同,被欣赏和赞美!这样的孩子通常很敏感,他会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当别人欣赏他,他会开心愉悦;如果别人不喜欢他,或者别人只是一个冷漠的眼神,他都会很受伤,觉得自己"不好,不配得,无价值"!
第二段对话中,孩子原本提出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需求,妈妈解读成了"给他人添麻烦",也会让这个孩子充满了无力感和低自我价值!妈妈继续给到"负面身份认同"~你就是一个给人添麻烦的人。经常这样催眠,孩子即便有正当需求他也不敢提出来,有想法他也不敢表达,这个孩子的人生由原本的"积极主动"变成后来的"消极被动"。试想:那孩子长大了,妈妈觉得孩子被动,不主动出击,做事不去据理力争,不为自己争取时,妈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说孩子呢?你怎么这么没主见?怎么这么消极,没目标,没想法?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我对你太失望了!
只可惜,妈妈不太会意识到这就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结果。
其实,这位妈妈也一样是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受伤的小孩,因为缺乏安全感,会对孩子诸多控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我们不是要去怪罪原生家庭,只是要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自己,把原生家庭中的印痕渐渐拔除,让自己活出原本幸福喜悦的自己!
只有成长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好身边的人!
很多父母会经常跟我们说"我也不想打骂孩子,但是我又不得不打,我也没办法啊!"是的,面对孩子,我们都措手不及,不知道应该如何管教,我们无力且无助。但是否可以经过学习,增加自己"选择的能力"呢?
不打,不骂,我还可以选择"一致性沟通"啊!
父母在教育上犯的错,最终一定是孩子付出代价,不是吗?
爱,是需要学习的!
就你,你有什么用?连要饭的都不要你,把你带回家你能干啥呀?(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