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以“初学者之心”正念沟通

以“初学者之心”正念沟通

作者: 倾听光阴的故事2 | 来源:发表于2021-11-01 22:18 被阅读0次

          “正念练习的态度基石一共有7个:不评判,耐心,初学者之心,信任,不争,接纳,放下(《不分心》)。”这些基石互相联系,互为表里,我们遵守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将我们带入正念之门。

        那天跟朋友交流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初学者之心的重要。那天我们正讨论关于什么是正念的事情。我说:“正念就是有意识地自我觉察,在事情发展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念头等等有所觉察,比如……”这个时候朋友马上打断了我:“这个觉察大家都有啊,我知道的。我每次都会……”这样的被倾听,我觉察到自己没有被听见,觉察到自己的无奈的情绪升腾起来。这样的交流在你身上是不是也经常发生?“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就是做不到(其实“你”说的不是“我”想要听到的;“我”听到的,并不是“我”之前已经早已知晓的)!”“我都按照你说的做了,但是没什么用(其实“我”做的并不是“你”所说的)!”这样的交流让我们发现:在交流过程中,人们总是愿意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声音。愿意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东西。愿意相信自己早已知晓一切。假如这样的交流重复很多次,我们是不是就会散失交流的欲望?很多时候,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夫妻之间的沟通的大门之所以关上,就是因为这样“你说的一切我都早已知晓”的沟通态度导致的。

          我们知道高效的沟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有很多书籍,很多讲座,都在教我们沟通的技巧,比如,不用“你句式”,要改用“我句式”等等。但是用起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人就抱怨技巧不行。其实使用沟通技巧之前要先学会“看见”对方,怎么才能看见对方?《不分心》给了我们启示:我们要带着一颗“初学者之心”去沟通。

          什么是初学者之心?我们来看一下:“初学者之心是一种态度。它并不是指你什么都不知道,而是说,当你面对未知世界时心胸开阔,不会故步自封于自己的所知或所体验过的事物。”(《不分心》)

          假如我们愿意带着一颗初学者之心,我们不会傲慢地带着评判去面对对方。我们会像第一次跟对方交流一样,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去聆听对方。这样我们会听见那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内心的挣扎,会“看见”他在迟到的路上拼力骑着自行车的样子。虽然他不断迟到,但我们看到无限的可能,仍会愿意以充满期待的目光来看他,愿意给他更多的机会。而不是觉得自己看透他了,他就是喜欢迟到的,不愿意改正的。

          很多时候,家长或孩子彼此沟通的时候,头脑中早已有所评判,或者说早已有成见。“他就是偷懒”“我妈她就是什么都自己说了算,根本不听我。”诸如此类。像这样的归纳总结固然是简便的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很节省时间,但是过于简单粗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何况是人。上一刻的你已经消失,这一刻的你又是全新的你,孩子也是这样,每一刻都是不一样的。可惜的是:我们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知道自己重复的说教效果微乎其微,但是就是没法改变自己。矛盾的是:我们自己不变,却期待孩子改变;我们期待孩子改变,却不愿相信他会改变,而且期待印证自己的正确:“我就知道他会迟到,你看果然如此吧?”“我每天都跟他说学习要认真,他就是不听。”等等。

     

          假如我们愿意带着好奇、以全新的初学者之心去看见那个迟到的孩子,那么你会在当下的这一次迟到中,捕捉到他改变的契机。他不是你以为的不愿意起床;也不是故意在路上磨蹭,更不是不在意班级的荣誉。只是闹钟对他没用,他只是缺少一个人喊他起床。如果我们家长和孩子都愿意带着一颗初学者之心,带着开放的心胸,那么,彼此之间的交流虽然做不到每一次都是全新的一次,但是也会最大限度地听到对方的声音,那么就更容易走到对方的心里,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高质量的,才会对孩子有支持作用。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能以初学者之心跟对方沟通的人是哪一类人?是参与谈判的人,商业谈判、生死谈判等等,他们无比正念地倾听对方,然后做出最积极的回应。

          有一句这样的话:很多人一辈子只活了一天,重复了无数个364次。怎么跳出这样的重复?请带上“初学者之心”去沟通去生活。它让我们既不囿于过去的生活经验,也不受制于对未来的担忧,它教我们开阔心胸,只着眼于当下的生活,这样才不会浪费每一个鲜活的日子。初学者之心,让我们开阔心胸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收获无限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初学者之心”正念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mt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