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庆(三)

重庆(三)

作者: 卢玉珠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23:28 被阅读0次

    一、相约一杯茶

    这次的重庆之行,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我在朋友圈里的一篇散文《相识一杯茶》,讲了我在情人节这天,参加毛边书局.桃溪社区关于“茶”的活动。

    在重庆的大表弟,看到后就在后面留言,让我到重庆来喝茶,随及在私聊里发了地址,让我去喝茶。看到他搬了新家,真为他高兴。

    父亲做了圣诞老人,也有机会到重庆看姨妈姨爹。姨妈和表弟住在江北区大石坝,妹妹说她没有去过渣滓洞,所以今天的打卡地就在与江北区一江之隔的沙坪坝,上午去打卡渣滓洞,下午去磁器口打卡。明天去表弟家喝茶,晚上就与姨妈姨爹和二个表弟吃饭。第二天再去姨妈家,叫上二个表弟热闹一下,晚上晚点回成都。

    早上退房以后,8点多我们就去解放碑乘公交车到沙坪坝,用了一个多小时。找到酒店后,已经是9点半了,我们在酒店喝了一会儿茶,11点半出门。

    二、打卡渣滓洞

    走出酒店,空气中弥散着雨的滋润,“重庆下雨了,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我和妹妹把衣服上的帽子戴了起来。

    乘一号地铁到石井坡下,再走路乘232路公交车,从东华医院站到映山红站。下车后经渣滓洞隧道,再往右走一会儿就到渣滓洞正门了。

    往景区走,许多黑导游像是知道我们要进渣滓洞参观。不停地跟着我们,说:“免费参观景区,需要扫码预约……”我想我还能打卡,不需要她帮助。但是头都被她的唠叨脑昏了,不仅填错了身份证号码,甚至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要妹妹告诉我。

    预约成功后,凭身份证扫码进到景区,大家顺着入口有秩序地往里走去。那个黑导游还紧紧跟着妹妹喋喋不休,妹妹不懂得拒绝,就随口问了下讲解费多少钱,她仿佛看到了希望,跟得更紧了,“一百元,需要讲解吗?”妹妹还是咿咿呀呀的不忍拒绝,“不需要!”风把我的回答吹到了她的耳边,后面变得宁静。

    快到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时,有人喊免费拍照,偶尔有人响应拍照,到出口处领取,这样的招数现在也还盛行。

    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20世纪20年代由程尔昌开办,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强占渣滓洞,改为看守所,把白公馆关押人员全部迁押于此。1946年底,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渣滓洞一度关闭。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

    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特务对关押人员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遇难,15人脱险。根据有关人员的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重建男牢。

    1956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渣滓洞后,前往白公馆。走到以后才知道因为泥石流,今年一月就暂停开放了。虽然有些遗憾,还是到大门处拍张照留作纪念。

    三、打卡磁器口

    在白公馆大门对面有210公交车,乘车到烈士墓,再转2号地铁一站就到磁器口。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一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蚊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民国七年(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走在磁器口老街,满满都是熟悉的味道。几十年的时光,物是人非,唯有记忆永存。

    不知不觉看到旁边的一条小巷,幽静的巷子温馨。喜欢那里的竹椅竹桌,喜欢那里的搪瓷盅盅,喜欢那里红红的铁皮水瓶,于是打卡的脚步慢下来,因为一杯盖碗的茉莉花茶。

    小巷的对面有一座韩子栋陈列馆,讲了长篇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传奇的一生。

    夜幕即将降临,只好起身离开了茶馆,准备从老街归去。

    二楼临窗的女歌手,唱着低缓的歌谣,仿佛是磁器口最美的黄昏。踏着音符归去,把余晖珍藏在记忆深处……

    “晚风中闪过几帧从前啊,飞驰中旋转已不见了吗?远光中走来你一身晴朗……”

    在黄昏的码头,也留下一帧“我在重庆很想你”。江水悠悠,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乘地铁回到酒店,雨下得更大了,好在这次的重庆之旅的三天打卡就此结束。雨即使再大,也不再担心了,明天就去江北大石坝喝茶,聊天,开启温馨的亲情之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ok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