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外出求职的很多,特别是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路闯关出来的,基本在一二线城市打拼。所以,跨地域的婚姻也越来越多。年轻人自由恋爱的时候谁又会去预想过年回谁家这种问题呢?等到结婚了,有了孩子,父母年岁也大了,问题就出来,一年好不容易回一次家,谁不想回自己的亲爹亲妈家?特别是独生子女。
或许有人会说:“按传统,理当在男方家过年,初二再回女方家拜年。”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时间不允许,七天奔波劳顿实在要命;二是在外独自讨生活、自由恋爱的有几个是按着传统的嫁娶来办事儿的?不下聘、不走礼 ,这过年为何又一定要求按传统来呢?
我的忘年交姚阿姨,上海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婿的老家在首都北京。女儿结婚的那年,女婿没有带妻子回北京过年,而是陪妻子、丈人、丈母娘过了婚后的第一个年。女婿说:“我爸妈说了北京还有我姐呢,让我第一个年在上海过。”后来才知道,是女婿自己安排的,他委婉地告诉父母没买着票,只买着了初一的飞机,丈母娘原本是叫他们按传统回北京过年的。女婿的安排,丈人家很欣慰,北京的亲爹亲妈也理解,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真好!
再对比下我一个同事的遭遇,完全是两个极端。同事小刘结婚四年了,从来没有回娘家过过年,去年跟丈夫提出想回四川陪父母过个年,于是丈夫给山东的爹妈打电话,谁知老爷子大怒,把家里的菜锅都砸了:“儿子过年上丈人家,不像话!”最后夫妻两个还是带着女儿回山东过年去了,回去后公公数落了两口子一顿,而且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二胎的要求。小刘说,明年坚决不回山东过年!一个年把大家过得都非常不开心。我只能说,在我们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没有开化的人还很多,封建迷信的人也很多!怎么利于家庭安定团结就怎么来不好吗?既然接受了跨地域的新式婚姻,就要适当为家庭的和谐做出一些让步,没必要揪着传统二字上纲上线。
这几天,我家也把回老家过年的事情提上了桌面。公公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婆婆平时都在三个儿子家生活,但是过年她一定要回老家住几天,每年都是我家爸爸开十多个小时的汽车送她回老家过年。如此,我自然是想回我妈妈家,一年到头都不能尽孝,我怎么忍心不回去?而我家孩她爸自小在农村生活,喜欢热闹、喜欢无拘无束地说笑,可是我妈妈家是气氛特别文气的那种,所以他从来不愿意在我家呆着,更别说过年了,属于吃顿便饭拔腿就走的那种。或许还有别的我不知道的原因。所以,我们过年,基本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两个孩子随她们自己高兴,想去乡下的就跟爸爸走,不想去乡下的就跟我去阿公阿婆家。在婆家的亲戚和婆婆眼里,我不是个好媳妇儿,在我爸妈眼里,他们的女婿也完全顶不到半个儿,仅存的只有法律上的关系吧。要想能够融入对方的家庭,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几十年的习惯要改真的太难了!除非互相爱得没有任何条件,这种爱情可遇而不可求。
到底该上谁家过年?这个问题对于夫妻和睦的家庭来说一点儿都不是问题,有商有量的,无论在谁家过、怎么过,大家都可以开开心心地过春节。彼此迁就,尊重对方家庭。做丈夫的陪妻子在娘家过个年、安心住几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做妻子的随丈夫回去探望公婆、走亲访友也是理所应当。如果两家距离太远,再不济,一家一年地轮也挺好啊。有条件的,双方父母都接过来一起团圆也未尝不可。
总之,对“过年回谁家”有争执的多多少少都折射出家庭的矛盾和婚姻关系的不和谐。像我家这种各找各妈、分开过年的就更夸张了,这种状态已经五六年了,今年依然。也是人生的遗憾吧。既然各陪各妈又何必结婚生娃?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团圆的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