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2-04 文化评论这件事儿,有时就是没个准儿

2019-12-04 文化评论这件事儿,有时就是没个准儿

作者: 黑羽肃霜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23:59 被阅读0次

我第一次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词,是在听郭德纲的相声里讲到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说文化这东西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谁好有时候得放在特定的环境下。但是比武就没那么复杂了,谁把谁打趴下谁就赢了,道理很通俗易懂。

细琢磨起来,文化这个东西,真的没个准儿。

认字的都能说上两句

我刚工作的时候,在一个生产工控设备的企业里当硬件工程师。简单的说,产品就是一个钣金件,上面固定几块电路板,实现一些工业控制的功能。那时候就常听他们做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大哥跟我抱怨:

还是你们做电路设计的好啊,你看客户来参观产品,他们乍看之下也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是只要这个钣金件长得难看,他们就可以大笔一挥提意见。而且你还不能马上说他错,不能跟他解释我这么设计从专业的角度上有哪些考量。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文化这东西,就和产品的外观一样。评论的人不论水平高低,层次深浅,只要看得懂字,都能说上两句。你还不能就立刻说他错。

有那么两句话,经常成为诡辩的理论依据:

  1.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所以我的一个当语文老师的好朋友有次和我聊天说到:还是你们理科好啊,答案是 0 是 1,一目了然。我还听说,从前某数学老师为了改卷方便,出了十道题,答案特意设为 0 到 9. 要是语文,全是主观题,看一眼都能把人活活累死。

我摊了摊手(本人程序员),表示不置可否。

文化界的内部矛盾

我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易中天老师。他写过不少点评历史的书,也上过《百家讲坛》。当时我看到一些报道说史学界对他颇有微词。理由很简单:

你一个搞文学的来碰什么历史?讲的不专业将来误人子弟!

之后我看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上说,有次他去某大学历史系旁听,发现女教授拿了他的文章来兴致勃勃的要给大家讲。马伯庸非常兴奋,细听之下才知道,人家教授是把她文章里的观点和论据一一拿出来驳斥谬误。完了还跟马伯庸嫣然一笑,说:

学生们上课最喜欢听我拿你的文章出来批了。

还有某著名历史教师,他除了不少历史类的书籍,也被很多人骂,说他是“历史发明家”。

以前我也跟着一块儿骂,后来想想,不论如何,人家还是让历史得到普及了呢。
至少,他让更多人记住了故纸堆里的那些人名了呢?

那首歌怎么唱来着? ——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毛阿敏《历史的天空》)

历史也没有标准答案

自古文人相轻,就是因为谁也不服谁。撇开文学这件事不谈,就算是以严谨著称的历史,也经常有这类事发生。

权威如《史记》,也有很多错谬之处。甚至有“好事者”提出,司马迁如何能把每个故事描绘的自己跟亲临现场似的?难道他就没有脑补,没有发挥吗?

这个答案真的不好回答。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战国时期最出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苏秦提倡“合纵”,让六国团结起来抗击秦国;张仪提倡“连横”,鼓吹六国跟着秦国混有肉吃。从史书到小说(如《东周列国志》)都说这个两个家伙是同时期的人。

好,前些年出土了一波竹简,发现这俩人不是一个时代的。“真正”首倡合纵的是魏人公孙衍。
前两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就是沿用了这个最新的研究成果。

可能看官会注意到,我上面在“真正”两个字上也打了引号。因为历史学家也说了,历史这东西,谁都知道有水分。咱们只能倾向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再加考据和证明,提出某件事是某种情况。

即便如此,最后的研究结果也未必就是真正的真相。
谁让咱活着的人也没亲历过书里写的那些事呢?

理科也没有标准答案

接下来要说理科了。

科学的说,其实科学界也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科学的本质就是怀疑一切。(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哪个人说的,我要去查查)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原子的发现,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进化,基本都包含这个这个过程。

我们只是在有限的认知里维持一个标准答案,只是科学这玩意儿太过高深,一般人玩不转。

那笑话怎么说来着,1+1 在算错的情况下不还等于 3 吗?

再说了,理科生也是有偷工减料不给标准答案的时候呀。不信你看:

西江月·证明
即得易见平凡,仿照上例显然。
留作习题答案略,读者自证不难。
反之亦然同理,推论自然成立,略去过程QED,由上可知证毕。

读书会上的案子

前阵子参加了白雪能量读书会。做了个领读的分享。中间我举了个两个例子:

吴起杀妻求将:简单的说,当时齐鲁两国打仗,吴起在鲁国当官,但他老婆是齐国人。吴起为了不用避嫌,当上鲁国的将军,杀了自己的老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

结束了之后,运营组的同学私信我,提到我讲的东西有误。

  1. 白起杀的是二十万不是四十万
  2. 白起杀降卒不是自愿的
  3. 白起对士兵很好,总是爱护他们,不应该作为反面典型

当时心里特别的不服气,立刻找来一堆资料截图证明所言非虚。

  1. 四十万是司马迁说的(拉了一段原文)
  2. 白起杀降,历史上已有定论,评价很低
  3. 对士兵好的那个是吴起(给士兵吸脓疮)

后来想想,谁能保证我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哈?

大概两天后,我在微头条上写了一篇评论,声称自己不知道韩复榘,并说“似乎没有这个人”。我就被打脸了。

image.png
image.png

人啊,还是别乱充大尾巴狼。

最后

所以,如果我上面讲错了,我不求有人誓死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只希望理论请轻喷,抬杠请绕行。

晚安不送。

相关文章

  • 2019-12-04 文化评论这件事儿,有时就是没个准儿

    我第一次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词,是在听郭德纲的相声里讲到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说文化这东西很难有一个统一的...

  • 画渣365计划~13

    今天线没个准儿

  • 中国有服务文化吗?

    上次写了《小费这个事儿》后,有朋友评论说,美国没有服务文化,只有小费文化。另一个朋友最近经常乘坐东航,抱怨东航空姐...

  • 第一篇

    一直都不相信命运这件事儿,或许它就不是个事儿,我觉得它就是有时候我们自己为了逃避一些不敢面对的东西时的借口,为了让...

  • 沟通的艺术(17) - 4.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2019-12-04 4.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一句话总结: 我们因为很多因素,性格、文化、性别、社会习俗等等,...

  • 【干货分享】早起这件事儿真的很难吗???

    在阅读之前,不妨先主动向自己提出有关早起的三个问句??? 早起这件事儿难吗? 早起这件事儿真的难吗? 早起这件事儿...

  • 能量赞

    看到喜欢的文字,有时会忘了该怎样评论,那样好的文字,似乎怎样的评,都显得多余(好像有人说过,这就是有文化与没文化的...

  • 生活

    1.灵魂深处闹过几次革命。 父母不和这件小事儿 弟弟进监狱这件小事儿 初恋这件小事儿 第二次恋爱这件小事儿 高考这...

  • 出门

    出门这件事有时欢喜,有时愁人,但的确是件大事儿,也是件难事儿。至少,在我的童年时期印象中,在我从一九九四年...

  • 写作这个事

    写作这件事,如果太把它当回事了,就是个事儿,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可能还真不是个事儿。 写作,人人都能写,这就对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2-04 文化评论这件事儿,有时就是没个准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pr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