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还是要梳理一遍今年读过的书单,今年一直比较忙,闲书看得少,索性不挑选了,感觉读过的这几本还都是挺有价值,
《摇摇晃晃的人间》,这是一本诗集,作者是余秀华,一个诗人,对于她,我觉得这样来评价是最贴切的,其他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对于她的诗,引用一句评价“她的诗有一种将加速度的世界往回拉一厘米的美好”。
这本诗集,每一首诗都有着强烈的情感。我承认,其中有一些我是理解不透的,或者换种说法,理解得了但不表达不出。不过,大部分诗歌似乎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包含其中,这恐怕也是诗歌的艺术所在,不同时间去读同一首诗歌,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诗歌是需要在无人打扰的时候去读的。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韩寒一本剖析自我的书,语言依旧是幽默、辛辣而又一针见血,这也是韩寒的书一贯能吸引读者读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书中观点皆是作者个人理解,未必就是正确的,毕竟人与人总不一样,读书也是要带着批判去看,就像韩寒带着批判去解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过有一点无法抹杀,那就是他的的确确引起了读者的自我思考。
总觉得韩寒的书更适合85后~95前的人来读(我个人不太同意80后90后的划分,总觉得85后与我们这一代思想上也十分相似,而95后成长的整个阶段都暴露在信息化时代,与我们这一代在思想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管是思维还是心态,这一代人与韩寒的经历是大体相仿的。我们都生在一个信息时代萌芽到互联网喷发的时期,经历过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资讯获取方式飞速变迁的过程,而我们也在不经意中不断改变。20岁以下的人读这本书体会到的更多是书中幽默辛辣的表达;35岁以上的人来读不免觉得其中观点仍有稚气;25岁的人似乎更能产生些共鸣,因为我们大都有过20岁时的愤慨,目前又处于逐步褪去愤青的外衣,心态更加趋于平和的过程。韩寒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应该就是,他是随着读者一起成长的,从他的作品中,能明显体会出其心态的改变。当他在这本书中剖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读者也会思考自己所理解的生活。
最后引书中一句话来推荐一下这本书:“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且听风吟》是村上村树的一本成名作,语言风格朴实,氛围烘托上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说描述的是日本二战之后的社会状态,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际关系的日渐冷漠。这本书的社会背景较为久远,且其行文十分依赖当时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我来说,理解上有些陌生。但它所描述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身处社会压力之下而又不甘堕落的表达,还是会有一些共鸣的。
总体来说,这本小说是对自己、事物、生活以及时代的反思,就像书中所说的“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时间的形状》,看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霍金的《时间简史》,转眼间读《时间简史》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不错,这也是一本通俗物理,比《时间简史》的语言更加风趣幽默,从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与他们进行对话。剖析时间是什么,空间又是什么,从现象到本质,从宇宙回到原子。
《我们仨》,杨绛先生的家庭回忆录,她在文章以梦的形式记录了最后几年与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媛生活,以及这个在特殊时期的经历。文章中杨绛先生似乎刻意压抑着什么不去表达,但又让人强烈地感知到它的存在,对比之下,情感更为强烈,“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