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作者: 故都的秋2017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18:33 被阅读0次

这节课学的是中随烦恼和大随烦恼,分别是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这些烦恼心所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像不信,懈怠,放逸,掉举,散乱就像小时候养的小宠物似的既熟悉又亲切。像无惭,无愧两种心所我觉得与他们渐行渐远了,起初我以为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后来经我观察,发现现实和我的认知并不一样。譬如前不久北京大妈大骂不让座的女孩数分钟之久,上海大爷对不及时让座的女孩恶言相向并大打出手。我在想老年人哪来这么大的火气,是不是营养过剩没地方消化食导致的?难道诺大的广场也不能疏散那过剩的能量?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看来有没有羞耻心并不取决于年龄的大小。既然年龄和阅历不是必选项,然而我的羞耻心与学佛前相比确实是与日俱增的,那么羞耻心的增加与三级修学的教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摆脱了拔苗助长的不正知。

我当初对三级修学还是有诸多的期待,比如痛苦解除,工作顺遂,财富倍增。当然进三级修学之前我并没有考察,只是本着喜欢这种学习氛围,认可义工师兄们的服务态度,想当然地觉着这是一个疗伤的好地方。事实证明修学四年,我的痛苦解除了一大半,我也懂得,所谓的痛苦只不过对自己对社会的错误认知导致的,很多痛苦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当然还有小部分痛苦持续存在着,工作顺遂不难实现,财富倍增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每当遇到用钱解决的问题时而我又无能为力时,痛苦就出现了,痛苦的持续就会让我怀疑导师,怀疑教法,怀疑修学的效果。怀疑本身没有力量,但错误的观察修会加深我的怀疑,就拿静海和悟孺师兄来说,为啥能力与才华具备的情况下,越修财富越缩水呢?难道学佛的结局就是越来越贫穷?就像总设计师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要贫穷。难道我学佛就是要安贫乐道吗?

当然人生既短暂又虚幻,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该尽的责任还得尽,当父母年老力衰,生病卧床,需要我尽孝的时候,我靠一张嘴来尽孝吗?金钱确实不是唯一,假如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假如我拿不出来,我只能背负禽兽的骂名了。对于我自己,我确实不需要用金钱来彰显我的价值。通过以上叙述,我发现既有失念也有不正知的成分。正知与正念是禅修的两个拐杖,而失念与不正知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导师说破见比破戒更可怕,破戒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堕地狱,破见会让自己生生世世不遇佛法。

我的不正知落入了非此即彼的逻辑中,总觉得学佛占用的时间会影响赚钱,之前的领导总说成功是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累,人脉的积累,假如没有积累,你怎么成功?但反过来想,假如不学佛这段时间我在干啥?又会干啥?无非是刷手机,看闲书,或和朋友一起喝酒,吹牛。反正也不会创造价值。所以,决不能把我的不成功归罪于学佛所占用的时间,相反,假如调整好自己的心,会在同样的时间内干更多的事,因为心不散乱的时候,效率确实提高很多。所以说学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8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ta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