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有多少人留心观察过,在对待不同层次人时,你的眼睛通常会看向哪里?
当你待人接物的时候感觉眼睛不知道“如何摆放”的时候,其实深层次原因是你自己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部分来自自身真正的“弱势”,但绝大部分来自自己潜意识下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时时刻刻伴随着你,总在你稍有放松、或严肃的场合冒出头来,一下子把你打回“最真实”的状态。这种自卑感引发的语塞、脑子短路、行动懈怠其实并非因为紧张等原因偶尔发生、这其中在生活、工作中具有时刻发生的必然性,只要它有充分发芽的土壤。所谓这个土壤,来自你成长经历的沉淀,如果你细细回忆,会发现这个土壤其实只是穿越时间,散落在你的生命轨迹中而已。
每当你面对一个问题、若干选择、困惑、焦虑...时,一旦自己不是100%知道确定答案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心里便有了自卑发芽的土壤。
当你要回答一个不是100%知道问题的时候,你是本能的想似是而非的“蒙混”过去,还是能义正辞严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你受委屈、被冤枉、被误解的时候,你是本能的想只要面子还过得去,还是当鸵鸟一般选择暂时回避,还是会据理力争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你的观点/做法/行为受到质疑的时候,而对方在“权威”上又明显在你之上时,你是选择委曲求全的妥协,还是会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质疑,进而捍卫真理(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当你因为某种“接触行为”即将与对方发生冲突时,你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美好形象而“落荒而逃”,还是为采用缓兵之计来暂缓当前的僵局,进而寻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法;
当你听到/见闻/接触到身边人某点比自己优秀的时候,你是心里仿佛被敲击了一下,瞬间有了情绪低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还是会试图了解更多优秀铸成的因素,进而见贤思齐;
当你的观点/做法存在明显/轻微的不足之处,被别人狠狠批评或者指点的时候,你是因为别人的方式而“怨恨”别人的不是,还是无论别人对你的态度,你都在反思不足,进而思考改进之法;
回顾起来,“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的时刻大约发生在童年第一次有意识躲避他人眼睛/逼问...等等让自己感觉到压力的场合。当感觉自己处于压力当中,而这种压力又是自己不能直面的、或者彼时彼刻可以暂时躲避的,于是自己便第一次做了“睁眼瞎“;紧接着,会有接二连三的同样压力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不出意外,你又选择做了”睁眼瞎“;久而久之,为了躲避某种压力,无论这种压力是外界带来,还是内心产生,你总是会选择最容易的对待方式:逃兵似的躲避起来。
或许,第一次的选择做”睁眼瞎“的行为属于有意识的躲避行为,但形成下意识后,这就属于无意识的内在行为了。在整个躲避的长时间的行为中,获得的只有无意识的不作为,而失去的则是现在、未来的无数次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下次,当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打算做睁眼瞎,准备躲避时,想想,此时你所处的境地有无似曾相识的地方;当你以为是成功躲避了别人带给你的压力时,其实你恰恰是沦陷于压力的漩涡中,越来越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