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刻意练习》,这部分作者主要讨论“线路图”,即那些杰出的人物是通过怎样的训练路径最终促成他们的成就。
作者认为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第二阶段,变得认真,第三阶段,全力投入。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这里有一个很有力的养育实验:波尔加三姐妹,三个姑娘都在国际象棋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他们的成功则是父亲实验的结果。
在20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学家 拉斯洛·波尔加 通过对各行业杰出人才的研究得出结论:正确地养育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
为此,他需要娶一位完全支持他的妻子,他希望未来的妻子可以和他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幸运的是,他娶到了一位这样的女人。
克拉拉是乌克兰的一位教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同意配合他将未来的孩子培养成天才。
在对各个行业调研以后,他把实验项目定在国际象棋领域,因为国际象棋非常客观并且容易测量。
婚后,他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女儿,完全符合他们对实验样本的期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认为国际象棋是男人的游戏,而女人是二等公民,如果能把女儿培养成国际象棋高手,更可以证明他的理论。
三个女儿都没有去学校上学,目的是留出最多的时间来研究国际象棋,没过多久,拉斯洛的实验就取得了空前成功。他的大女儿在4岁时拿到第一个冠军,15岁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女子国际象棋棋手,二女儿和三女儿更出色,二女儿索菲亚一度成为世界上排名第六的选手,三女儿在15岁时成为特级大师,连续25年在世界国际象棋排名第一,直到2014年宣布退役。
在国际象棋界,风格是不会被拿来评分的,学历背景并不重要,简历也不会被人看重。因此,我们毫无疑问地知道她们三姐妹有多么优秀。
在对三姐妹的采访中,他们一致表达,是父亲让他们一直对国际象棋感兴趣,他们的父亲是最优秀的激励者。
放在现实意义讨论这个实验,这样的养育方式毕竟是个例,不具有普适性。
虽然三姐妹在国际象棋这一特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在其他方面是否有会有欠缺?比如社交,合作,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等等,我是存疑的。
再深一层讨论,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是否等于他会拥有幸福指数比较高的生活?我觉得未必,这是另外的话题,以后再讨论。
回到刻意练习成就曲线图,详细说说开头提到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这一阶段,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是家庭环境,有时候是来自老师的激励。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这个阶段,孩子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某个领域产生更深入学习的动机。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这个过程中,找一位优秀的老师引领至关重要。
作者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最优秀的老师不会过于看重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法则,而是鼓励学生思考通用模式和程序,探究其中的原因,而不只是学会怎么去做。真正点燃孩子的智力兴趣,会助推他们自己自主学习。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对所学的科目产生了足够兴趣,因此,他们几乎不需要父母的刺激或鼓励来完成家庭作业,并且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父母只需要着重强调学术成功的重要性,并清晰地表达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和导师给予 “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即可。
布鲁姆发现,在到达这个阶段2~5年后,未来的杰出人物开始更多地根据他们已经发展出的技能来认同自己,而不再根据其他的兴趣领域(比如选择学校或社交生活)来认同自己。
到了11岁或12岁,他们觉得自己是“钢琴师”或“游泳选手”,或者在16~17岁的时候,觉得是“数学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练习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这个时期,孩子需要去行业顶尖的大师那里学习,一方面如果能被大师认可,说明孩子有成为顶尖人才的潜质,另外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当然这个阶段,对家庭财务也是很大的压力,往往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从日常训练,到参加比赛。
之所以分享这部分内容,主要出于养育思考,希望对有孩子的简友们有所启发,想想,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如何辅助孩子,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以上,祝好今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