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
今年我下半年做的好几件事儿都和“时间管理”有关系。
第一次参加拆书帮的“21天全国线上拆书训练营”,前两周结识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了解到以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最后一周结识了《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时间管理法则,并拆解了其中5段内容,对制定计划、二八法则、升级核心技能、与手机做朋友等时间管理方法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时间。
随后购买了新鲜初版的《精力与时间双重研习手册》,和崔律一起进行100天精时力训练,计划每日事项,记录感知时间,早睡早起有了一段好习惯。出于好奇翻看了喜马拉雅超火的叶武滨《高能要事》,《奇特的一生》。再之后和猫小懒一起共读了《把时间当作朋友》。
每一本都和时间有关系,我确实很想和时间做好朋友~
时间管理相关书籍.png
李笑来与奇特的一生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听李笑来说过《奇特的一生》,却一直没看过。今年正好看了《奇特的一生》,就想把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重读一遍。
我抱着能够更好地认识时间,学习时间管理技能的念头,重新打开了这本书,结果发现里面和时间管理相关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那句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它没教我怎么管理时间,而是不停地对我说如何运用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李孝来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把很多不同的东西综合到一块,比如英语、写作、编码等等,是一个超级大斜杠。
把时间当作朋友
他从七个方面入手,讲了我们应该为什么要提升心智,如何提升心智。
运用心智.png他开篇讲了我们有“时间不够用”的困境,提出“提高心智 获得解放”论点。之后谈到了应该如何利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估算时间、记录时间、计划时间。他很看重自学能力,认为我们大部分人的自学能力是不够的(我确实如此)。诸如此类。
我没有在这本书中达到最初目的“管理时间”,但是其中的第5章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五章讲的是思考,我们要是要勤于思考,但是要避免进入思维的陷阱里。我们要注意事情的因果关系,我们要找到相关的依据,才去判断一些事情。
举证责任、案例局限、对证论证之类的概念和方法让我耳目一新。
连岳经常说我们对新闻/文章的逻辑力不够,看个文章都不能发现作者的逻辑漏洞,所以我们容易被热门文章拽着鼻子走。《简单的逻辑学》我看了一部分,那会儿不知道使用,通过《把时间当作朋友》,我发现逻辑学真的很有意思。下面有个好玩的例子:
手机破坏了家人之间的沟通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是的。
因为我们观察到,现在大家看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真实现象)。
与此同时,还注意到现在家人之间,即使面对面坐着,一般都各自捧着手机,沟通的时间越来越越短(这也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真实现象)。
而这两个现象又好像明显有一定的联系,每天只有24个小时,花在这里的时间越多,花在那里的时间就越少。
于是我们就把这两个现象因果联系起来,得出这样的结论:B之所以发生是因为a。
的确有人因为看手机多不和家人沟通,但却有一些人即使不看手机,也不和家人沟通,他可能出去喝酒打麻将。这么看来,手机破坏了家人之间沟通的这个观点(包含其中的因果关系)就是站不住脚的了。
三种因果关系的分析角度
自证预言
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有人对你说你跟某人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地专挑对方缺点来看,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实现了。
假如你相信你们合作会很好,你自然会多包容,达成很好的合作。
安慰剂效应
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双盲测试
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通常用于医学领域。
如果我们缺少逻辑思维,那么就容易以暴制暴、以笑饰非、以泪掩过。如果我们有逻辑思维,就会让我们正确地推理;在面对错误推理时,也能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one more
归因也是一个充满逻辑性的学科。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归因,那么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发现问题,归纳成功/失败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