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一——在“成功”与“成长”之间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一——在“成功”与“成长”之间

作者: 敏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00:07 被阅读50次

    风靡美国的家庭教育剧《成长的的烦恼》在中国播放的时候曾引起很多中国人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思考。美国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自己选择、对违反规则坚决说不、建立支持孩子成长的环境、要求品质不看着成绩等等,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成长为人的过程中的陪伴和引导,他们看重的是孩子的成长。反观中国家庭,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往往更看重孩子怎么成功。

    关注成长意味着孩子要得到人性的滋润,要遵循道德的信念、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要培养出爱心和善心、要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样的追求中父母让孩子经历的就是真实的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规则、形成习惯、学会爱人。而追求成功的目标,就会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充满了功利色彩,为拼成绩而放弃了生活,为得优秀而人为的竞争,五谷不知,器具不明,很多中国父母为了让孩子保持好的成绩、学得多样特长,只一味地让孩子与书本打交道,只在这个特长班和那个特长班之间转化。很大一部分父母替代了孩子所有的家务劳动,封闭了孩子所有的书本以外的世界,生活是什么、世界是不给孩子机会体验,在这样高密度的学习生活中长大的孩子即使获得了成功,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家庭成长教育(Family Growth Education),源于欧美社会的“以人为善、助人为乐、自由平等”理念和社会心理学关于个人素质的品质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家庭成长教育的实施模式,通过“父母学习培训与咨询”的形式走进美国家庭中。

    以“子女成长”部分为例,家庭成长教育的分阶段教育,是按子女成长阶段划分为0-36个月的婴儿成长教育、3-6岁的幼儿成长教育、7-12岁的儿童成长教育、10-20岁的青春期成长教育和18岁后的青年成长教育。“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成为家庭成长教育的“五大素质品质”教育内容。

    正是遵循着这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向,接受过专门训练的美国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要承担家庭劳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孩子与大人的平等意识。美国父母家庭教育中还遵循着一条“有限责任”的原则,就是他们并不对孩子负全责,上大学的费用父母不会全给,孩子要通过到社会上打工或者给家里打工挣得;孩子在外面遇到问题父母不会出面帮助解决,他们一定在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学会与外面的世界打交道,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三点: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起来。

    而中国那些只想让孩子成功的家庭,把孩子的人生窄化成了一套套的课本、一张张的考卷,拓展成一项项可以获得成功的技艺,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责任就是去得到一次次学业上成功,各类比赛中的成功,至于洗碗、叠被,帮助别人、探寻外面的世界的事情都等待成功以后再去认识和碰触。这样的家庭教育,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割裂,做学问与做人割裂,久而久之,孩子感觉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应该的,每个人为自己服务都是应该的,我想要的东西我都应该得到……学问有了、技能有了,“人”不见了……

    1989年联合国大会确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确定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帮助家庭迎接社会变化中的挑战,承担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这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终身学习,学做父母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父母的必修课。片面的成功永远比不上慢慢地成长,道德的意识、规则的建立一定是成长中的基石。

    小学课本中《三个儿子》的故事也给我们启示,会唱歌、会跳舞的孩子固然值得妈妈称赞,但那个快乐地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的儿子更让人宽慰和感动。成功的外在喜悦在成长的内在力量面前会黯然失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之一——在“成功”与“成长”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an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