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耳朵书写人生的神人

用耳朵书写人生的神人

作者: 素祥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22:54 被阅读10次

    阳春三月,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用耳朵阅读和写作的盲人作家陈效平被推荐为2017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之一。

    回首陈效平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路,无不让人万千感慨。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的他,本来就行动不便,32岁又因眼底出血引发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双目失明。这种天上人间般的落差使他曾万念俱灰,多次想到过自杀来了却此生的重重灾难。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而让他最终走出黑暗的正是文学。

    有一次,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以前曾经读过的一部小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他突然意识到,尽管眼睛失明了,但用耳朵可以继续他的文学梦想啊。于是,磁带、有声书、甚至请人帮他朗诵,从那时开始,陈效平就近乎疯狂地寻找各种有声文学作品。后来,他弟弟为他下载了一款读屏软件,能够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这让陈效平可以尽情地“听书”了。是不甘、不愿、不屈服,才一次次悬崖勒马,跳过死神的魔爪。

    在日复一日的听书过程中他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既然能用耳朵阅读 那么能不能用耳朵写作呢?于是,从2008年起他尝试着通过盲人读屏软件用耳朵开始文学创作。

    但是用耳朵写作,是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相像的困难的。他最初遇到的障碍是误打同音字,汉语里有大量同音字,仅靠耳朵是无法区分的,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反复思索钻研如何避免误打同音字的方法。在摸索中他发现,如遇到没把握的生僻字,尽量打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词语,然后把要写的这个字单独挑出来。如果还不行,他就将无法确定的字放到百度中去搜索,根据相关解释和上下文内容判断对与错。靠着自己发明的这些土办法,经过反复摸索,反复实践,无数次打错了改,改了再打、再改后,陈效平终于总结出一套避免误打同音字的办法,解决了误打同音字的难题,文字的准确率日益提升。

    盲人写作的另一个困难是创作素材来源不足。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作家到现实中去,充分汲取生活的养分。由于双目失明,陈效平外出采风的机会很少,能够接触到的人和事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素材来源不足成了制约陈效平写作最大的瓶颈。为此,他在“听”字上更加下大了工夫。每个月,他都要给自己拟定一份长长的阅读清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倾听电子书。此外,广泛收听电台、电视里的社会新闻,也是他丰富创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日复一日,通过耳朵孜孜不倦的阅读,陈效平笔下的作品情节越来越生动,人物越来越鲜活。

    在2008年的一次征文比赛中,第一次尝试写作的陈效平,作品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组委会直到他获奖都不知道他是一个盲人。

         从此,陈效平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在中国文学界也逐渐小有名气。除了作品本身质量过硬外,陈效平的作品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原稿的错别字比率很低。

    最近,陈效平开始尝试转变文风,从短篇故事转向写小说,同时还尝试着把自己的作品剧本化、影视化。比如,之前陈效平曾经以一位残障人士马师傅为原型,写过一个小故事《走向阳光》。这部故事将被改拍成微电影,这也是陈效平做出的一次转型尝试。之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通过期刊发表,但随着手机阅读迅速兴起,他意识到必须向网络文学转型才能长久的立足。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他开启了第一部网络小说《陈宫恨》的创作。而创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底,还考验作者的耐力和体力,对双目失明、肢体残疾的陈效平来讲,后者的考验会更大。为了赶进度,他坚持每天写十个小时,常常写到腰酸腿疼,连站都站不起来,身上贴着止痛膏仍坚持写作到深夜。

        从2008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陈效平已公开出版故事、散文、小说三百余万字。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2013-2014年度宁波市优秀文艺作品特别荣誉奖、第四届全国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一等奖、2017年中国故事节全国征文一等奖、2017年度浙江省网络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效平个人故事集《地球隧道》入选“中国百年百部故事经典”。

    十多年下来,陈效平已坦然接受双目失明的残酷现实,但在文学创作上,陈效平从来没把自己当作残疾人,他用耳朵代替眼睛,顽强地追寻着自己的文学梦想,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陈效平坚信,只要不懈努力,不畏付出,即便用耳朵阅读书写同样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familyZ����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耳朵书写人生的神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a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