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话都是说了不能再说,但是从想法变成行动,中间始终有个卡点。这个点是什么?有的人并不知道,而有的人知道做不到,真正做到的人,已经是过来人了。
我现在就属于第二种,知道还没做到,但是作出改变,向前迈一步着实很难,难的不是这个动作,而是那个卡点,心中的卡点。
有时候会觉得焦虑,会觉得疲累,感觉自己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同身边所有的陀螺一样,在一圈圈地旋转中,自己也开始头晕目眩,连周边的风景都欣赏不来。
也或许是场地的局限,我们看不到自己头顶上更广阔的天空,在周围的人身上也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偶尔会在心里思忖,该如何调整自己,但是细想之后又不敢面对自己停下来后的“瘫痪”状态,所以,依然是一边忙碌一边无奈。
今天和小溪老师聊天,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她说,如果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把所有事情中不得不做的事情先做了,今天这个事情不做不行,那你就先把它做完。把时间都用在你想要去做的事情上,才能更快出结果。
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若是把时间分配在很多事情上,那么注意力也会被分散,学习效果也回大打折扣。
而且,我们不仅要做好时间管理,也要学会为自己的成长做减法,在前行的路上,筛选出自己最应该集中发力的领域,持续去做,这样也更容易拿到成绩。
比如说,现在的很多课程宣传都很有吸引力,你看到都很想学,怎么办呢?
刚开始,你可能会报一个班,学完感觉效果还不错,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后的购买力会大大增加,甚至接二连三地报名了很多你感兴趣的课程。
可是,当这些课程陆续开课以后,你发现自己分身乏术,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安排学习。
你需要上学,你需要工作,你还有家庭,你还要带孩子,你还要睡觉,除了这些,你发现自己能够挤出的时间,根本包容不了你那么多爱好和“雄心”。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积压的课程越来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产生的畏难心理也越来越严重。
这个时候,你大概会陷入两种状态,一种开启无限忙碌的死循环,一种是被畏难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为自己按下暂停键,先把自己目前手里的没读的书、没学的课程整理出来,重新做个梳理规划。
然后根据目前需要完成任务的轻重缓急,做个排序,甚至可以把其中对未来无法产生价值的内容除去,尽可能让学习产出效果最大化。
而且在今后成长的路上,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值得”的事情上,这样你的付出才会更“值得”,产出也会更可观,结果才有可能更“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