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讲稿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宋朝以后,要找一首能与以上诸作相媲美的《长相思》太难了。好在清朝出了一个纳兰性德。写下了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著名词人。他自幼饱读诗书,十七岁入国子监,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为康熙御前一等侍卫,时人称其以英俊威武之身书写风流斯文之词。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背景:公元1682年云南平定后,康熙帝于二月十五日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年仅27岁的纳兰性德随驾扈行,二十三日仪仗队出山海关,塞上气候寒冷风霜凛冽,如此苦寒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温暖之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相思》。
赏析:上阙:词的上阙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叠出了山的无穷,水的无尽,路途的遥远,行军的艰难。这句是仿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有山的意象,而纳兰多了水的意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向榆关,暗示心向京师,可谓离乡愈远,思乡愈切。“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 身不由己的矛盾,焦虑,幽苦扑面而来。“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备受名家推崇,词人站位高远,连绵不绝的帐篷在冰天雪地中透出烛光,那是词人思归的心,亦是千千万万将士思归的心。此处以壮景衬伤情,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继续运用反复,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征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此处以哀景衬伤情,更具感染力。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阕的夜深千帐灯,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用一“聒”字,极具拟人味,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仿佛这风雪也懂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碎乡心,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接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切。全词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缠绵悱恻,情真景真,意境天成。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语言质朴,意境高妙。上阕写面,空间跨度铺陈壮观。下阕写点,时间维度曲描心境。白描手法,浑然天成,融细腻真切的情感于雄壮的景色之中。通过山,水,风,雪等大的外在之物,来表达内在的曲折委婉的思乡之情,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可以说全词36个字,字字自然,字字深情。
词以境界为最上,纳兰的长相思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风,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极大的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纳兰性德笔下的军旅艰难、思乡困苦,于一唱三叹中透出一种韵味、一种美感,为北宋以来不可逾越的高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