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英语和数学都是我的强项,而其它科目只能算是班里的中等水平。要想实现大学梦,我必须先考上县中。为了能进县中,我拼命刷题,有时一科能同时做好几本练习册。人们都说,苦心人,天不负,可我是个例外。中考成绩发布之后,我的分数很不理想,跟县中的分数线差了十几分。痛定思痛,没有所谓的考试失利,确实是实力不行,毕竟底子太薄,而且拼的有点晚。幸而,当时有“高价生”的政策。说的通俗点,就是“分不够,钱来凑”,分数越低,花的钱越多。我是花了二千多块钱,然后才被县中录取的。
当时,县中实行分层教学。按照入学成绩,整个年级被分成快班和慢班两种不同类型的班级。我虽然有幸被安排在快班里,可是,我在全班六十来个学生中排名第五十二,成了名符其实的“小尾巴”。为了方便查收作业,班主任陈老师按入学成绩给大家编了学号,前几号的同学还被直接指派成了班委或是课代表。一切唯分数论。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他们吃住都在学校,每天从早到晚闷头学习。班里的气氛特别压抑,只有我们排名靠后的几位偶尔在课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还时常被那些优等生投来鄙视的目光,仿佛我们都是异类。
我天生是个不服输的脾气,决定在学习上跟他们一较高下。不怕千招儿会,就怕一招儿绝。但凡有不会的题目,我先背了再说,管你是史地政,还是数理化生。生物课本从头到尾让我背了个遍,连插图底下的小字号说明类文字都不放过。物理课外书上的典型例题和最后高难度的压轴题也通通背过。化学方程式更是不在话下,每一个需要掌握的化学实验的具体描述我都能答的一字不差。这样没日没夜地背了两三个月之后,理化生成绩果然提高不少。奇怪的是,高中数学竟成了最让我头疼的科目,最差的一次,我数学考了班里倒数第一。当时的数学陈老师上课非常卖力,可我就是听不懂他讲的东西。他越讲,我越迷糊。有一段时间,我看数学卷子就跟看天书一样,问答题一个不会,单选题还得靠蒙。我想尽各种办法重新学好数学,可惜都是徒劳。
转眼期末考试到了,这之后便是文理分科了。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遇到一位可以打通我任督二脉的数学老师。后来的事情证明上天是眷顾我的。
2000年被中考一分为二,上半年是疯狂刷题,下半年是疯狂背诵。不疯魔,不成活。浑浑噩噩,风风火火,兜兜转转,文理分科之后,我来到新的班级,开始新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