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有价值的人,不是能说会道的人,而是善于倾听的人。
与他人沟通时,为了避免尴尬的聊天,提升自己沟通能力的关键,就是先学会倾听。通过倾听对方的言辞,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使自己的回应更准确,聊天的话题才能聊到点子上。
除了聋哑人外,所有人都能听见别人的话语,但能听见不等于会倾听,真正的倾听并非易事。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听的过程中有没有用心?
大家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场景?
在公司会议上,做为参会者,你有没有听到领导的讲话?有没有留意到同事的发言?
在培训中,做为参培者,你有没有听到老师的讲话?
在家中,你专心的玩手机或追剧时,家人在你耳边不停的唠叨,你‘嗯,啊’回应时,是不是表示你听到的,你在听?
在于亲朋通话时,你对他的话题不感兴趣,但又不好意思挂断电话时,你会不会打开免提,时不时的‘嗯,啊’回应,表示你在听?
在办公室,其他同事打电话、聊天等,周围的各种声音,你能听到吗?
……
相信大家都能听到,但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听到的内容了吗?听到是听觉系统接收到的声音,并非你真正的理解,这是“假听”。
除非这件事与你有关,比如,话题中谈到了你感兴趣的词语、领域或人物,你的大脑才会立刻清醒过来,真正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反之,大多数情况下,你其实“啥也没听见”。因为倾听时,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理解程度。有调查显示,不同人的倾听层次不同,50%的是心不在焉的听;30%的人被动消极的听;15%的人主动积极地听;只有5%的人在富有同理心地听。
做个小测试,下面6种场景,你会不会中招,如果出现一种以上,说明自己在倾听能力上还是要有所注意的。
(1)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经常打断对方讲话,直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见?
(2)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会不停的询问细节问题,或随意中止对方讲话?
(3)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缺乏眼神交流,一直看向他处或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4)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不停的接打电话、发微信等,分散注意力?
(5)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经常忘记对方所讲的内容?
(6)与别人沟通时,你是否会不停地催促对方?
可见,倾听是一种艺术,是修养,也是学问。懂得倾听,可以赢得对方的心,可以发掘共鸣,赢得真情和信任。只要肯用心倾听,你也能掌握这一能力。
倾听四大技巧:一是放下偏见,找到共鸣;二是用心观察,通过对方言行肯定对方;三是多听少说,先了解再去理解,人长2只耳朵1个嘴巴就是这个原因。四是态度谦虚,意见相悖时,适当解释,如果不行,求同存异。
总之,倾听不是被动参与者,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行为。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话题跑偏了,你可以机智的用提问把话题拉回来;听的过程中要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思想内涵是什么;要根据对方情绪,给予回应,赢得好感。
小李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有一天,领导问他:“小李,你出国旅游过吗?”
“很想去,但还没有机会呢!”小李回答着,并从领导的问话中听到了话中有话,于是不失时机的问道:“赵总,您一定到过很多地方吧?”
“很多谈不上,确实呢这些年也去了几个国家,英国、瑞士、西班牙……”
自此,领导认为小李是个可用之人,善于倾听,此后经常与他沟通,安排工作,自然小李就得到了重用。
02 耐心去听,当好听众,沟通更顺畅
沟通中的双方都要具备2点“听”和“说”,听与说如同一对孪生兄妹,缺一不可,他说时你要听,你说时他要听,这样才能顺利的沟通下去。试想一下,你有一个想法或部门提升建议,向汇报给你的领导,但她漫不经心的样子,甚至将头扭向一边做其他事情,那么你的热情是否还能继续?你还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愿吗?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场景下,会不会提前结束?
相反,如果领导听的很认真,还时不时的点头,时不时的“嗯、嗯”回应,你又会作何感想?你是不是兴致高涨,建议方案汇报的更细,愿意将工作做得更出色。
那么,何为一个好的听众呢?
首先,留出空间让对方表达。我们需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对方感到被尊重。
其次,适时点头赞许。这不仅表明你在倾听,还让对方感受到认同与鼓励。
再者,从他人之言中寻找共鸣。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感受,让沟通更加顺畅。
面对不同场景时,如何做好一名听众呢?
人与人交流时,最讨厌不真诚的人,最讨厌自以为是的人,最不喜欢毫无反应的的人。而做一个好的听众,在遇到情绪激动的发言者,我们应保持冷静,用心聆听,不随意打断。针对不同意见,我们可适当地陈述自己的看法,但需避免过度争论。若遇到敏感话题,我们应更加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总之,好的听众是沟通中的宝藏。通过倾听、点头赞许和谨慎表达,我们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有效的沟通环境。让沟通之桥畅通无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