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年轻人只要一提到工作,就是一肚子苦水,什么加班太多、工作太累、工资太低等等,反正就是满满的抵触情绪。
在过去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尤其是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都认为勤劳是种美德,可为什么到现在,如果你认为人生需要勤奋工作,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这样的想法,《活法》这本书的作者稻盛和夫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一些欧美国家的劳动观认为,只有休闲才能孕育出精神的富裕。于是就批评中国、日本等国家劳动过头,应该增加休闲时间,于是日本政府做出的调整就是缩短了工作时间,增加节假日,然后社会上就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气,认为努力工作是一种愚蠢,勤劳是一种罪恶。
这样的风气在中国很快蔓延开来,从最早的六天的工作日变成了五天的工作日,再到现在的逢节就放假,也就是不论是公历节日,还是农历节日都放假。而且很多年轻人还认为,工作就是被老板剥削,而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更是可恶,因为他们调动了加班的风气。
因此,很多年轻人都认为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不工作,每天宅家睡觉、吃快餐、打游戏,稻盛和夫认为,增加休闲时间无可厚非,否定劳动的价值却是大错特错。
相信很多70后和很多80年代初出生的这一拨人,他们在小的时候都接受过“劳动最光荣”的教育,但是现在,尤其是85后和90后的人,如果你让他们去工作,他们十个有九个都会不愿意。尤其当你让他们去工厂里上班,他们更是拒绝,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工作时间太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厂每次招工的时候都招不到人的原因。
其实在人的一天中,其中有8小时是用来睡觉的,还有16个小时则是用于工作和生活休闲的,如果该工作的时间不去工作,不是睡觉就是休闲,那么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人会真的快乐起来吗?
说到工作,还有一部分认为“我来工作就是来赚钱的,没钱赚我才不去呢”,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这样的观点真的是害人不浅,这个观点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义工、公益事业这类没有人愿意做了,因为没有钱呀!
正是因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这样的观点,导致很多人都逃避工作,沉溺于肉体上的刺激。现在有很多人,他们在做一份工作,或者一个高考学生选专业的时候,他们都会看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赚钱,如果真的赚钱,那就选它,如果不赚钱不考虑它。
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和赚钱工具又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说工资可以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工作的意义不光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变得更充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是合法的,它都是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