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准备了五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老师选择了3个问题。
现在继续复盘一下直播连麦的内容。昨天谈到了自我介绍以及复训的原因。
今天聊一下另外三个问题:即变化、应用和建议。变化和应用虽然未在直播里提到,但于我而言还是蛮重要的问题。
说到变化,我从学前和学后两个维度展开。学习之前我刚生完孩子半年多的时间,状态不是很好,对未来一片迷茫,焦虑、拖延、不自律困扰着我。
其实这些情绪不只是生完孩子后才有的,而是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生完之后放大了。加上父母的担忧和念叨,我的压力无形中就更大了。
加入苗绘思维训练营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焦虑少了,开始学着自律,培养爱好,生活充实很多。
父母从开始的不解到现在的支持,离不开坚持。也是学了思维导图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会坚持的人,遇到对的事情,想不坚持都很难。
至于应用,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在应用这块比较弱,基本都用在自己身上,比如写作、计划、阅读、考试、出行等等。
用的最多的应该是写作和计划,我是日更,几乎每天都有在用思维导图列大纲,尤其是尝到了甜头以后。
思维导图列大纲,会让整体的写作更加有条理,并且可以快速的出文章,这对半拖延症的我来讲,简直是神器。
大纲出来后,一般30分钟左右,我就能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用思维导图做计划是学到三期后,开始玩起来的。基本每天都用思维导图列计划,熟悉以后,思维导图就刻进脑海里,我随时都能调动脑海里的思维导图,来判断今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完。
再就是这个暑假,用思维导图对旅行做了一个复盘,效果非常好,不仅仅是帮我记住了一些旅途中的细节,更是让我在回家半个月后,可以借由游记还原旅途。
就是比较遗憾的是没能如愿以偿和孩子玩联想开花这个游戏。我自己爱玩,从2021年底到现在基本每天都玩,除了偶尔停几天。
我特别想安利这个游戏,不仅让我图文转译的能力提升,更是拓宽我的思维领域,这对于一个原本一点逻辑力都没有的人而言,真的是巨大的收获。
这次连麦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给新学员的建议。可以建议太多了,但想说的是老生常谈的部分。
往往是大多数人总结过相似的经验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说建议,第一是心态、第二是态度,最后是行为。
心态我归纳了三点,不比较;不追求完美;不急于求成。
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啥都不懂,看到复训学员完成的作业颜值超高,比较心作祟,一整期都处在自卑当中,甚至有想要放弃的心理。
不追谁完美,是我第二次学习的心态,当时作为复训学员的我,心里很踏实,学习了一轮,知道老师课程的每个流程。
谁知,还没踏实多久,就被新学员亮瞎了双眼,一个比一个厉害。明知自己底子弱,却老想着要让自己的作品完美一点,可以被老师看见。每次花很多时间在想怎么把图画得更好,本末倒置,图颜值没提升,逻辑也没怎么进步。
不急于求成,是经过很多次复训总结而来的。思维导图学习,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需要不断的练习。
每期12节课,12个内容,很难在3个月内完全消化,当然天赋高的伙伴除外。每一次学习,给自己指定一个小目标,用三个月时间把这个目标学透,学扎实,就很好啦。
态度方面,只有两个字就是认真,认真上课,认真写作业。不管是学什么唯有认真对待才能有收获。
最重要的建议则是行为上的9个字,重时效、勤发问、多回看。
重时效表达的是要按时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能听直播课,就一定听直播了,回看的效果和直播比起来有差距,最起码课堂上的互动感就感受不到了。
按时的好处就是学习容易坚持,不容易半途而。大部分人都有学习惰性,加上现在课程非常多,过了期限的学习,很容易放弃。
勤发问这点,深有体会,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很爱问问题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提问环节,我的眼神都是尽力的避开老师,唯恐被提问。
这个恶习延续了很多年,第一次学习思维导图的时候,什么都不敢问老师,不问问题的后果除存在感低外,还有一点是不爱思考。
心理作用下,会不停的自我建设,没什么问题可以问,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会变得不主动,不爱思考。
第一次复训抱着一定要学点东西的心态,逼自己去搜寻问题,去找老师找学姐解惑。跨出第一步后,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问题随之增多,整个思维活口似乎在慢慢离开。
再就是课程一定多回看。直播虽好,也有弊端,就是不能吸收所有的内容,这个时候多回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点评课。
点评课不能只回看自己的部分,所有人都要看,每次作业,老师都是针对性的点评,加上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业都会暴露所有问题,因此多回看别人的点评,也会让我们自己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