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绝望,原来可以这么决绝。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初中部九年级14岁学生小张,
因玩扑克,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被母亲扇耳光后,从五楼走廊跳下,送医不治身亡。
从视频画面中,我们看到小张低着头站在走廊里,
迎面走来的母亲二话不说,先是两个耳光,
打得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儿子踉跄了好几步。
接着继续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一把掐住了孩子的脖子,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羞辱”、“无助”和“绝望”。
后来母亲被老师模样人拉走了,可谁知这一“暂别”竟成了“永别”。
也许母亲还憋着一肚子火,还想着回去怎么再好好教育下这个“不省心的孩子”,
但就在她走后3分钟,孩子一个箭步跨上围栏,
几乎没有犹豫地跳下了5楼,
整个过程快到没有给其他人有任何救援的机会。
14岁的绚烂年华,在此刻定格!
事件很快在网上发酵。
网友们的评论大致分为三类:
01有人责怪老师:
“这么点小事,不就打个牌吗?!动不动请家长,有意思吗?”
02有人责怪孩子:
“挫折教育很重要,面子有生命重要吗?未来要面对的困难更多更大,这点事都扛不住,以后怎么支持一个家?”
03有人责怪母亲:
“不应该用这种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最终选择轻生。”
我想:孩子最后默默伫立的3分钟,一定是他生命中最煎熬的3分钟,也是“最耻辱”的3分钟,
“巴掌”只疼痛了身体,而“侮辱”却坍塌了心灵。
一位网友的评论得到了许多赞同:
“这位妈妈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
在学校当着这么多学生老师的面被你随意辱骂挨打,
你知不知道身边有他的同学,有他的朋友,也许还有他暗恋很久的女孩,
你踏碎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还是被母亲踏碎的。"
我注意到:孩子跳下地去的那一刻,采取的是一个缓冲的落地跳法,
我猜:会不会在那一瞬间,他并不真的那么决绝。
成年人的外形下,那颗心还是个小孩子的心,
也许只是在想:“如果我受伤了,妈妈就不会再凶我了!”
可是......孩子......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因为在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看来,
成年人无论以任何理由来实施的肢体和语言的暴力,
都无异于“践踏”和“毁灭”,
而带来的几乎都是“绝望”和“破碎”。
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019年4月17日晚22点左右,
一名职高的在读高二学生,
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批评,
在上海的卢浦大桥上,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
母亲把车停在了道路中间,母亲下车继续说着什么,
就在此时,孩子推开车门,头也不回地跑向高架桥边,
一跃而下,17岁的鲜活生命戛然而止。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孩子一边跑一边用右手捂着脸)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止是肢体暴力,
更多的是语言的羞辱。
我不知道高架桥上,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
我只知道孩子一定倍感屈辱。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重庆一11岁男孩,因为不写作业还顶嘴,
在公交车上被母亲扒掉衣服裤子,然后自己离开了。
孩子全身只剩下一条裤头和一双袜子,
面对一车乘客,一直坐到终点站。
途中有人看热闹拍照,有人报了警,
最终警察找到了孩子,送回了家。
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不知道这个孩子将来,要怎么面对他的同学和老师。
因为母亲在那一刻拔下的何止是孩子的衣服,更是他的尊严。
豆瓣高分电影《何以为家》
其中小男主角的那句话让人泪止: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因为他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
家境的清寒也许可以熬过,但没有尊严的苟活,只能让灵魂千疮百孔。
小男主的话句句戳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最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出处。”
现在我已经步入中年,36岁的我也已为人父,
我很幸运,我的妈妈在我小时候,
几乎没有在众人面前数落过我,更别提打我了。
在我念初中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听到妈妈劝正在揍儿子的邻居阿姨说: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不可以随便打骂!
管教是需要的,但一定不要伤了孩子,特别是他的自尊”
我是个敏感又感性的人,
谢谢妈妈在我最需要尊严又不懂尊严的时候,维护着“它”。
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要和气,更让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
作为家长,请不要小看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
它们可以是卷卷溪流,滋养孩子的内心,
也可以是凛凛寒气,腐蚀孩子的尊严。
与其希望孩子能被岁月温柔以待,不如先对他温柔和尊重,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他们的全世界!
欢迎朋友们关注、留言。诚悦读书,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