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只对摩尔的《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一书中,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这一章节进行评述。
如果你还记得初中的历史常识的话,可能还记得课本上说的是,我们很早就结束了封建社会,比西方还早了几百年,却直到近代才发展出一点点先天不良的资本主义。
从封建主义进步到资本主义,是马克思在总结西方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的理论。而这其实并不适应与分析我们的历史。郭沫若将我们的历史生搬硬套的对上西方的发展阶段,在现在看来,其实是漏洞百出的。
像中国这样依靠江河发展出来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结构,其他地方很少有这种例子。像印度是有这个条件,但他们基本没产生过我们这样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朝代,他们文化和语言一直很碎片化。所以中国是很独一无二的,西方的历史框架难以解释我们的历史。
更何况我们在隋唐就逐步产生了科举制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不是西方那种知道近代才改变的世袭的贵族制。而伴随着科举制,最重要的士绅阶层也就出现。
其实早于隋唐有士绅吗?有,不过在后汉跟俩晋南北朝,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和士绅还有点区别,他们是通过血缘产生的,基本世袭的。而士绅,通常由为建立本朝的勋贵家族,前朝的地方豪族以及通过有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家族构成。而科举产生的士绅家族占大多数,尤其是宋明清时期。一旦家族中有人中举,做官,做官期间或多或少会给自己家族添置田地,扩大家族财富。而那些有威望或者有财富的家族,也必须靠家族中有人中举入仕,才能保护家族的资产然后增加资产。
很大的矛盾就是,信奉儒家的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农业,却不重视农民。往往士绅家族拥有大量田地,却不需要缴纳赋税。而拥有少量田地甚至没有田地的农民,却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赋税。
士绅们通过科举入仕,利用权力兼并更多田地。但是他们信奉的儒家又以从事体力劳动为耻,他们不亲事农桑,把田地租给农民收租。一旦入仕,就成了皇帝依赖的文官集团一员,治理国家,皇帝得依靠这些文官,但是这些文官却不用缴纳赋税。因此占有大部分的土地的不交税,少量土地的农民就被盘剥。而皇帝为了维持统治想要实现耕者有其田,那就相当于对自己的文臣开刀,再好的政策,在文官集团手中也执行不下去。不说人性都是趋利避害,但是要做到壮士断腕的,能有几人?所以你看雍正要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用雷霆手段,精准人事布局,最终得以实行了,但到乾隆就不得不废除了,为什么?这些在朝为官的地主老爷们,尽管学的是济世安民的学问,满嘴仁义道德,但他们青灯苦读几十年,也是为了个人和其家族的利益。如果寒窗苦读几十年换来的功名,换不来任何物质利益,除了极少数理想主义者,大部分人是不干的,这是人性。
因此这个士绅阶层就是封建王朝的诅咒,即依靠他们统治,但最后也一定会亡于他们。明末动荡,这些士绅只防着农民暴动,也不管明王朝在辽东战局如何。明王朝覆灭,换个王朝还是需要他们士绅来协助统治,但是农民不行。被剥削的不要命的农民,会要他们命。
哪怕民国时期,士绅还是统治的中坚力量。而新中国之所以新,是终于清除了士绅这么一个阶级。这大概也是毛主席答黄炎培之问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