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辉煌的园林~悲催的历史

辉煌的园林~悲催的历史

作者: 历史长河 | 来源:发表于2020-07-01 13:58 被阅读0次

圆明园海晏堂残迹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历史的辉煌,昔日的悲伤,沉寂的史实,揭开了一段中华民族之殇。

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原副会长何刚勇长期关注和研究圆明园的历史,掌握了大量丰富史料和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他从新的历史视角论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同时揭示了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真正罪恶目的。强盗们究竟抢走了多少文物艺术品和珍宝,现在都流失散落何处?最近,他在接受央媒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新观点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


(一)、圆明园并非是一座普通皇家园林或行宫。而是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精心打造的园林式宫殿。而且早在十七世纪中后期就闻名于世界,被誉为"万园之园"。论其园林宫殿建筑艺术价值和文物收藏数量在当时已超过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圆明园如不被英法联军焚毁,将与现在的故宫双峰荟萃,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遗产。

圆明园历经大清王朝五位皇帝,一百五十余年精心打造成一座依山傍水的园林式宫殿,其占地面积比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多出几倍,而总建筑面积也多约1万平方米。众所周知,满清王朝源于中华民族白山黑水间游猎民族,入关执政后生活习俗未变,仍喜爱山林及逐水而居并保留发辫。对于居住在明朝故宫高墙大殿不见树木而又空旷的建筑群里并不习惯。所以自康熙朝起,就在京城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一带选择有山有水,树木茂盛之地打造皇家园林。

雍正继位后,以康熙赐园和親题"圆明园"牌匾的园林府邸为基础,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共五朝皇帝共同打造了这座盛世辉煌的园林式"夏宫"。其总面积函盖了"三山五园"(即香山、万寿山、玉泉山。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大清五朝皇帝夏秋季节均在圆明园中朝会听政,生日受贺,宴请廷臣,接见外国使节和各民族部落首领。皇后及皇妃和诸贝勒、格格等均在园中居住。圆明园以其广阔的山林湖泊为背景,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和中西合璧的巧妙设计构思,博大精深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世界。

圆明园中大福海

(二)、圆明园为什么在一八六零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史实证明,英法联军无论是军官和士兵,在抢劫圆明园后都大发横财成为欧洲的富翁。焚毁圆明园完全是为了销脏灭迹。根据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清政府对英法两国战争赔款总额是一千六百万两白银,而圆明园里陈设和摆放及库存的各种金银珠宝和文物艺术品已是琳琅满目,堆积如山。

这里有大清皇家一百五十余年积累的大量文物艺术品和财富,总价值是上述战争公开赔款的几百倍。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先生是个明眼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富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给巴特勒上尉复信》)为了确保这批财富能落入英法联军私人袋囊,回国后又不会受到皇室及国会质询和追查这批战争胜利品,他们在疯狂抢劫后的第七天又重新返回,彻底纵火焚烧了一切证据,这就是侵略者惯用的强盗逻辑,而且也是毋庸争议的真正罪恶目的。


圆明园中石拱残桥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哀伤

(三)、当年的皇家园林宫殿圆明园如何富丽堂皇而又美轮美奂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因为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圆明园占地面积比故宫大,建筑总面积比故宫多,存放的皇家文物艺术精品当时也远超于故宫。

满清王朝入关进京时,李自成的农民大军早已将大明王朝的故宫,从里到外洗劫一空,撤退时还放火烧毁了两座大殿。顺治和康熙两朝仍处于战乱平叛时期,故宫里并未积累很多财富。康熙后期平定天下渐入盛世,雍正和乾隆两朝,综合国力已位居世界前茅。为"避喧听政"雍正将办公家居统一搬入圆明园,这里由此成为帝王的家,皇家财富开始向这里集中存放,雍正最后也是驾崩于圆明园。

乾隆朝更是大兴土木兴建圆明园。园内苍松翠柏湖光山色,宫墙殿脊飞檐掩映,中西建筑合璧,江南苏杭园林特色尽收眼底。谐趣园中,奇花异草及珍奇鸟兽,令人目不暇接。文源阁内藏书达数十万卷。唐、宋、元、明文人笔墨字画及大清几朝皇帝墨宝悬挂各处殿堂比比皆是。乾隆皇帝赞曰:"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释意:这种人间仙境,帝王游乐的地方,不会再超过。)

乾隆画像及复原图(左上角)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汇总》资料显示,乾隆皇帝几乎每日都有口喻或御批,为各地进奉来的文物艺术品做各种托架或摆放园中何处殿堂,其中不乏命郎世宁董邦达和蒋廷锡及宫廷画师等人親笔作画的御旨。因园中紫檀木料不够,乾隆二十五年,特意下旨:着粤海关再进口六万斤紫檀木。

乾隆在位六十年,为兴建装饰圆明园可谓日夜筹划费尽心机。乾隆好古,圆明园中摆放了全国各地进奉的一流文物精品,数量究竟有多少?由于圆明园的有关库存档案早已被彻底焚毁,有关数据只能是估算(约一百五十万件)。当时欧洲所有皇室和大教堂的财富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圆明园的财宝和文物艺术品。因为乾隆时期中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GDP生产总值占世界三分之一,皇家财富也应占世界三分之一。

照片来自《清宫造办处档案汇总》

(四)、圆明园历史上共遭三次劫难。

第一劫,"火劫"。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后又派兵3500人重返园中大肆纵火焚烧,其破坏范围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由于园内大小湖泊众多,岛上一些建筑,侥幸逃过火劫仅残存二三十处建筑。

第二劫,"木劫"。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八国联军在京城和颐和园香山等处烧杀搶掠后,圆明园残园已无人看管。海淀一带土匪和破落旗人趁机将园中参天古木砍伐殆尽,海淀镇上木材堆积如山公开买卖。

第三劫"石劫",慈禧修颐和园从残园中搬走大批石雕构件。民国时期,园中的各种汉白玉石雕件和各种假山石又被各路军阀头目及京城达官贵人、富商公开盗取,偷运回自己的深宅大院儿摆放,如张作霖、曹锟和王怀庆等人。现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北京图书馆内,仍矗立摆放着圆明园原安佑宫前精美的华表和石麒麟及丹陛石。

图片来自圆明园景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生来到圆明园遗址后,悲愤地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圆明园故址》"两度劫"指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


(五)、现今,欧洲不仅英法两国博物馆内收藏着圆明园的皇家文物艺术品(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及巴黎荣军院博物馆),而且民间仍收藏着不少来自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采访中,何刚勇副会长向我们展示了数张圆明园的珍贵文物照片。

1、《大清乾隆御制江山万年福禄寿宝石盆景》原藏于圆明园乾隆寝宫乐安和殿,曾被誉为大清国库镇库珍宝,是乾隆生前喜爱之物。

2、《乾隆御制掐丝画珐琅福寿纹珊瑚盆景》原藏于圆明园九州清晏殿,是乾隆庚辰年为庆祝其寿辰,由宫廷造办处精心制作。

3、《乾隆御制宝腾腰刀》原收藏于圆明园库房。

4、《大清乾隆年制绿松石山子》重达百公斤,配鎏金底座,原陈设于圆明园殿堂。

5、《大清乾隆御制大吉座钟》原藏于圆明园文源阁,由宫廷造办处国内工匠和聘用的外国工匠一起精心制作。

(以上文物均有认真严格鉴证和明确出处)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圆明园之殇,不仅是大清王朝的耻辱,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圆明园之殇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饱受西方列强欺负的历史。中国自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积贫积弱灾难深重。

今天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中华大国。我们重温圆明园之殇,就是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而奋斗。


大清乾隆年制太平景象掐絲珐琅赏盘 乾隆御制大吉钟(左)法王路易十六世座钟(右)对比图

相关文章

  • 辉煌的园林~悲催的历史

    历史的辉煌,昔日的悲伤,沉寂的史实,揭开了一段中华民族之殇。 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原副会长何刚勇长期关注和研究圆明园...

  • 生活就像一本杂乱无章的书

    生活就像一本杂乱无章的书,有思想的精华,也有情感的积淀;有辉煌的历史,也有悲催的岁月;有高雅的人生,也有庸俗的琐事...

  • 悲催的父母,悲催的孩子

    今天读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是关于拐卖儿童回归家庭的故事,期间他们家长状态的都各种改变,让我心生感触。 在当今社会,...

  • 生活是一本杂乱无章的书

    生活是一本杂乱无章的书,书里有思想的精华,也有情感的积淀;有辉煌的历史,也有悲催的岁月;有高雅的人生,也有庸俗的琐...

  • 周末加班

    悲催啊悲催

  • 悲催

    今天终于还了花呗,信用卡,银行卡里面只剩了2878块钱,加上未出账的账单还有5730块钱的未还款,啊,天哪! 其实...

  • 悲催

    用心做事,但是不一定做好;马马虎虎,有可能成功;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的继续努力工作。

  • 悲催

    这是悲催的一天。本来想去健身,找好了私教,付了定金,想着可以改改自己背不挺直,人没精神的毛病。结果六千块大洋老妈觉...

  • 悲催

    求学万里拜曾师, 学成回家教孩子。 学生招到一大堆, 可是溃疡长满嘴。 心急如焚好的慢, 关键时刻掉链子。

  • 悲催!

    刚才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是食指一摁吗?就活脱脱没有了……都不知道恢复键在哪啊?估计就烟消云散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辉煌的园林~悲催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rg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