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育创新年数学学科日,我们聚集在艾瑞德,隔着屏幕向名家学习。一天下来有紧张、疲惫,也更有收获、所得。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把自己有感觉、有共鸣、有新奇、有震撼的地方记录了下来,然后再反刍思考。
从早上的8:30到中午的12:00,一共有三场的学习,每一场都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李红丽老师带来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对于核心问题的提炼,引发了学生的持续性思考。在我的课堂中,有时候问题很多,还有时候让学生不知所措。所以以后我要精简问题,提炼核心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持续性思考。
其中席老师的《多边形面积》单元,整合后第一节:数面积,也给我留下来很深的印象。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局限于怎么把课本上的公式以及推导过程传授给学生,没有创新,忽略了数学素养和数学的核心价值在教学当中的体现。然而席莉老师却用这样一节面积的启蒙课,让孩子们通过独立尝试、数出面积,到小组交流分享方法,再到全班展示汇报,让思维直观让方法呈现。

席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屏幕上进行切割拼补,充分感受如何求多边形的面积。相信通过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推导出来长方形、平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老师又给出了一个圆形,作为思维的提高和升华。
接下来张宏伟老师《一起玩玩割铁皮》以及他带来的全景式教学引起了我的好奇。在课例中,张老师就“如何深度理解题意”“画图方法的完善”以及“对比变化前后,用关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进行了反复的追问、举例说明和示范。张老师由问题入手,学生出现的答案都是当堂生成的。通过张老师的引领,学生产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真正学会了,学懂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下充分发散,深度理解了知识的观念和意识,学生在发掘、分析不确定信息中最终聚焦于问题本质。课堂生动浪漫,数学的核心知识悄然浸润其中。

下午学习中苏明强老师带来的《折线统计图》让我觉得透彻。在平时的教学中,统计单元我总是觉得很简单,没有什么可讲的。但是今天听了苏老师的课,对于折线统计图中重要折点和线都给出了非常透彻的讲解,听完之后感觉酣畅漓淋。原来总是觉得数学思想的渗透很难,今天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不变思想以及统计思想,在苏老师的课堂中均有体现,设计真的太用心了。不愧是名家!

陈大伟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有时间限制”。这样的学习也有些意犹未尽之感,大概也是因为时间限制吧!见贤思齐,向”大家“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