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文浸人

以文浸人

作者: celia芳芳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00:13 被阅读0次

讲柳永其实特别纠结。词为艳科,柳同学又格外俚俗,历来被很多文人诟病。《雨霖铃》这篇又是为红颜知己而作,美是美,难免有只为风花雪月显得小家子气之嫌。亦如晏殊嫌弃柳永时所说:“某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呀!”

讲词,离不开讲词人。提到柳永,总免不了狎邪浪漫。交不够的红颜知己,浪不完的大好河山,道不尽的满腹牢骚。一曲《鹤冲天》让柳永在皇帝那里丢了前程,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降低了他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同样是不得志,柳永远不如东坡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得坦荡、畅快!

可是课文能讲这些吗?能!而且是必须讲。可是只讲这些吗?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常说以文浸人,《雨霖铃》美不美?美!可我们的落脚点放在哪儿?是同红颜知己的切切真情,还是失意落魄的无奈离开?在我心里似乎都不太恰当,以文浸人,讲求的就是给予学生精神力量。我们是给学生艺足才高便可风流自负,还是教学生肆意鄙夷功名?但对于功名,柳永却恰恰是最不肯放弃的。写进生平,可以说柳永具有反叛精神,可放在现实中难免觉得此人虚伪矫情。

这不免就让我思考,柳永除了在长词慢调的贡献之外,作为一个文人,他文人的品格在哪儿?

有幸读到叶嘉莹老师的《唐宋词十七讲》,让我豁然开朗,叶老师在文中说道:温、韦、冯、李的相思离别词,常常是闺阁园亭之中的相思怀念。柳永不是从闺中女子的角度来写了,是从一个客子、男子的身份口吻来写相思离别词了。这就出现了高远的景物,而且结合了他的意志,结合了他的意志的追寻和落空。

《雨霖铃》何尝不是如此!细究这首词的离别,终究不是被迫离别,虽用唐、杨故事,却无生离死别之哀伤和无奈。且这次的离别是柳永的主动选择。在京城的政治失意让他试图去宦游公关,试图寻找其他入仕做官的途径。

所以,他的相思离别词里,写离别便是“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而不是“闺中少妇不知愁”古代文人写相思离别,喜欢用女子的口吻来写,女子的相思离别,多是对男子的埋怨,你为什么走了呢?如“悔教夫婿觅封侯”。可柳永的离开,是我不能只留恋于秦楼楚馆,我要谋求我的志业,而且我要去谋求一个生存的道路。所以《雨霖铃》里没有闺阁,没有女子的哀怨。他写千里,写楚天阔,他的景里面有杨柳岸的同时又晓风、有残月。同时也有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此去的未来,必有良辰好景,只是红颜知己啊,即便我发达了,也不会忘记你,毕竟知心的话,我只会对你说!

此词虽写相思离别,而离别却因意志追寻而起。在京城的不得志,不被人欣赏并没有压垮柳永,他继续昂扬地追寻。在无数次的落空之后,再无数人的奚落之后仍选择追寻。想离开吗?当然不想!舍不得这一城的繁华,更舍不得秦楼楚馆的吴侬软语。可是要不要走?还是要!再痛苦都要走!所以他的相思离别词能跳出闺阁写高远的景物,便是结合了他的意志。

正如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所说:“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深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

以文浸人

相关文章

  • 以文浸人

    讲柳永其实特别纠结。词为艳科,柳同学又格外俚俗,历来被很多文人诟病。《雨霖铃》这篇又是为红颜知己而作,美是美,难免...

  • 文浸阁

  • 浸以华重

    成稿于2016·8·14—中国·江苏·苏州洲际酒店 ...

  • 微雨浸离人

    乱花渐欲迷人眼,已到群芳争艳的季节。 三月,微雨。倒春寒让春天的脚步放缓。生活填满了琐碎的忙碌,依旧重复着刀尖下蚂...

  • 五律一首–贺李馨文院开学

    文–恨水(新韵) (李)杜骤然出,(馨)香浸尺书。 (文)人得雅趣,(院)士进屠苏。...

  • 成事 | 以善相浸灌

    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日记》中,有一则关于影响力的嘉言,读来让人很是展开思想,即是: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

  • 以人分文或以文分人

    可能有许多人看到题目会想到很多,但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你大概跑题了。那么我的题目表达的是什么? 文种很多,人...

  • 牢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阐明了文化文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推动文艺...

  • 浸 一段不断改变场所的通向死亡的旅程,它叫生。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应夹在其中。终点逐渐接近,便会轻放心中...

  • 留下来 是种浸入 你看 羽毛在雨里颤栗 无法起飞 空气里 凝住的丝儿 比时间 更加滂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文浸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sv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