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汪晋 整理 | 叶子
“
自14年11月接触射箭以来,不知不觉也有近三年的时间了,期间有很多次的冲动想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心得,每每在提笔之际又有了新的感悟,总觉得射箭一事博大精深,远不是当下的自己有资格点评一二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近日又产生了一些记录的冲动,因为每一次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记录进程分析得失辩证利弊,都是自我成长的必要步骤。同时也理解了一个事实,任何动作体系都无法达到完美,所以等动作全部完善了再提笔记录,这样的机会只存在假想中,是不存在的。
”
—— BEGIN ——
有台传统的器材从形制到制作工艺,多种多样。我只主要针对自己长时间使用和磨合过的器材述说一下体会。包括:
炎字新旧款密林|霍伊特野牛
黑寡妇pma\psa\pa|凯丽银狐
国产,量产,反曲,长弓,每种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摸索与理解的过程,能带给自己诸多深入的感悟。
动作和瞄准体系方面,我会尽量全面的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拆解分析和讨论,希望可以对其他弓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但射箭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每个人最终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而我的经验心得会更适合或者只适合我自己,之所以总结出来是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印证,请新入门的弓友切忌生搬硬套。
汪晋的有台传统实验手册
系列一
起步之选,期待更好
炎字密林
2015.02-2015.06
磅数:42拉距:28
战绩:
2015.04.APCC
杭州站排位赛
648环位列第一
¥1800
我是14年年底偶然开始学的射箭。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馆弓以后,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时候只有馆弓可用,觉得它真是巨丑无比,也听说了黑寡妇大名,一听要等好久,算了。之后箭馆老板推荐了密林,当时刚接触有台传统弓的我觉得它挺好看的,就买了。
▲汪晋的密林
这是第一把属于我自己的弓,拿着它又练了两个多月,就恰逢那年的APCC杭州站比赛,我师父鼓励我参加。我在杭州范围内对比了一下,感觉自己水平还可以,就去了,但其实信心不是特别强。
到了赛场,很尴尬的发现,大家都拎着个很专业的箱子,一打开,跟百宝箱似的,都是这样那样的零件,在那边组装,感觉好高级。而我拎了根木棍就进去了,因为在杭州本地,弓也没拆,下了弦的弓实打实的就是一根棍,活活的被大家的高配版对比成了乞丐版。
那场比赛,同一靶位遇到了刘泽西和叶子,可以说又有了双重打击。因为比赛之前就有人给我分析说这次来参赛的选手很多,各路高手都来了,还说你可能连前十都进不了,而刘泽西正是当时国内最知名的光弓选手。
▲左:刘泽西 ▲右:叶子
当时我在赛场上可以说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包袱,就觉得管他呢,就打呗。结果打了以后发现,诶,跟我同靶的那个选手好像水平是蛮好的,但是好像也没比我好太多嘛,然后信心就一下子出来了。
当然刘泽西后来在大同赛打了655,破了当时的记录。叶子那时候的状态也很好,至少是当时我见过的女选手当中最好的,她也是第一次出来打比赛,也没有包袱。那次我确实是把气势打出来了,到最后打团队决赛的时候一直是101010这样打的。
▲合照
那场比赛,拿下了排位第一,有几个原因:一来,我是第一次参加比赛,输了也没人认识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所以后期很多的知名高手和顶尖高手,其实都是输在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上,包括后来的我,也输给过自己。
▲领奖
二则,密林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把属于我自己的弓,而那时候的我也只知道一套动作体系。
一把弓,一套动作,没有其他任何的掺杂,就可以完美地把这把弓的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不管它本身是有偏差,还是效能不高,其实对于一个射手来说是无所谓的,只要能保持一致性就可以。
▲比赛中的汪晋
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射箭初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上升期?
为什么又会层出不穷一些仅射箭两个月就能如何如何的,所谓的天才?
因为在这个阶段,后者的脑子里是没有杂念的。这里所谓的无杂念,就是他的某一个动作,包括推弓、拉弦或是其他,都只是单纯的一个动作而已。
而像我们练到后期,拉开弓的那一瞬间,前手的推法在脑子里就有五六种七八种,拉弓的手法也有五六种七八种,再排列组合一下,可想而知有多少的选择和犹豫。这其中每一种动作我们都练过尝试过,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记忆印在身体里,这些记忆都会在起弓之后,对自己造成干扰。
▲新版密林
其三,密林有一个很强的特性,就是它的手把贴合度很高,非常适合新人,新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手去完美地控制这把弓。
因为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大部分情况下他还是以握的方式为主,但是他会以握弓的形式,去使用推力。而到了后期,他会使用纯粹的推力去推弓,这个弓把就不适合了,因为它的切面太窄,这时候会需要平面更宽的,能受住手掌推力的一个弓把。
所以在初期,能有一个定位很清晰的握把,其实很适合。
严格意义上来说,密林算是一把RD型弓,它的弓片末端有一个翘起的角度,这个角度再大一些就是反曲弓了。
作为一把国产木质长弓,在国产弓里,密林的「拉感」可以算比较优秀,「堆积感」的上升比较平稳,并无明显的断层感;但是在到达拉距点前,会相对偏硬,手感不算上佳。「震动」方面,我认为马马虎虎,差强人意。总体而言,能将手感做到这个程度,工艺上已是不错。
就「效能」而言,我的评价依然是马马虎虎,弓片的制作比较中庸化。当时我们收到38、40、42三种磅数的弓,但实际使用上,效能表现、拉感体验却基本趋同,在磅数的精确性上,还需要改进工艺。这也是现阶段国产弓的共同问题。
再说「弓把」,密林弓把的推力点取值比较好,使上下弓片比较平衡,因此能明显的感受到,这把弓在回弹的时候会是正面向前的。
这里重点想说的是:新版密林与旧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推把设计不同。旧版弓把的突出点在于它的半圆形带来的包裹感非常舒适,并且有一条很明显的掌心线,因此可以使弓箭手握弓的中心线特别精确。所以旧版密林的弓把非常适合虚握以及斜推。作为一个猎弓选手,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旧版的。
▲新版密林
而新版密林加宽了弓把的掌心线,因此更适合直弓以及推弓,在握弓以及斜推方面不如旧版。新版的弓把更多地参考了光弓的弓把,在我看来,却失去了猎弓的弓把本身应有的味道。
另外,旧版密林的弦与箭台的中心线切得较薄,当然这也是猎弓的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新版的箭台就切得比较深。
ps:回顾完用过的几类猎弓之后,我将就我的瞄准体系,与大家交流印证,到时会把我不同时期不同箭台和瞄准的情况进行对比,这里就先不多说了。
使用密林四个月后,出现了偏稍和掉磅,虽不致无法使用,依然可用于练习,但对精度影响日渐增大,已经不适合用于比赛。当然这也与我的训练量比较大有关,但作为一把长弓,它的寿命不算很长。
总体来说,作为一把入门级的木头猎弓,密林已足够漂亮且实用,并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对它怀有更多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