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题目,先从一句话开始:
我们似乎总会在某一年,爆发性地长大,爆发性地觉悟,爆发性地知道某个真相,让原本没有什么意义的时间的刻度,成了一道分界线。
没看过原作是什么样,只是觉得这句话能够描述我现在的感觉和认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回顾30多年的生命历程,除去少不更事的10几年,剩下的10几年,也是随波逐流,没啥主见。小学为了升中学,中学为了考大学,大学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能稳定,稳定之后为了能晋升……总感觉做个爬楼梯的机器人也蛮好,混过这一生,不就好了吗?
其实,对比一下苦逼的高中和混沌的大学,以现在这个年龄和阅历来看的话,高中就是考试奴隶加机器,大学就是寄生虫加寄生虫。一句话,高中为了高考,啥也想不了,大学呢,太轻松,一切都不屑于想。所以,对于这两个阶段,自我评价是不满的。可惜,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工作之后的10年内,其实也很蹉跎,主要是沉溺于聊网友,看剧。回头看看,虽然人在上班,在心里不是想勾搭姑娘,就是想闲聊消磨时间。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影响是,10年的工作都浮在表面,都是那种没有格局没有想法的状态,畏畏缩缩跟着别人走。这样是耗费了多少青春呢?真是悔恨的很。
到了第10年,对比着身边的人,对比着以前的自己,还有网上的有些鸡汤,发现:其实那些优秀的人,真的很努力。尤其是演员,黄渤、张一山的成功,能够让人看到他们能够成功,是下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
对自己而言,虽然工作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总归不能一辈子都这样“混”下去吧。所以,试着去看书,试着去记录一些鸡汤,试着用笔记录下某些心情。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以上的是牢骚,也是忏悔,接下来想说“醒悟”的引子,通过这些可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吧。
第一,可以去看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主持的,可惜的呢,现在已经停播了,欣慰的是,可以在哔哩哔哩视频上面看到以前的视频集锦。这个节目的好处是不装,在闲聊的时候就能学到很多。尤其是去的嘉宾,许子东、梁文道、马未都等等,可能在不那么严肃的情况下,了解文学、佛学、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听了之后,让人有些“还真是有哪些道理”的感觉,能让思维更有逻辑,更理性。当然,还有犯罪心理学的李玫瑾老师,去听听真的长见识。
第二,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种方法。这本书在网上推荐很多,因为真的很有用,掌握了这个工作,如果再下决心去看书,就知道怎么在最大效率下有选择的去看。如果是想学习的人,一定要去看看。
最后,醒悟是什么呢?对,自己而言,可能就是追着反思认清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