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时过境迁,如今的考试环境和要求也许已经大相径庭。近几日因为在写作训练营里“炫耀”了一下当年的考研成绩,被几位同学询问备考技巧,因此提笔回顾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学霸,更非应试大神,考研于我而言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秘密——我有三次考试经历。所以甚至可以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生于华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子,小学初中算是别人眼中的学霸,算是鹤立鸡群吧,学生少所以容易冒出来。高中开始成绩下滑,前期那套自学的方法没能适应高中的课业,一个经常参加奥数竞赛的人高考数学竟然不及格(89),最终勉强过了重点线。最后被随机分到了闻所未闻的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好歹上了大学。
大学四年平平淡淡,考虑的自己性格内向,喜欢跟计算机打交道,凭兴趣学了点编程,大三大家都在备考了,才信誓旦旦要考北航计算机,当时心目中北航是除了清华最牛的工科学校。实际上当时自己只是空有激情,并未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更夸张的一点,当初就没想一次考上,完全是凭一丝理论上的可能就开始备考了。第一年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必考专业课(正常来讲这应该是大一大二就该准备的,同级校友就是早早拿到高级程序员证书,第一次考研就成功从环境学院考到了北邮计算机)。也许是过于放松了,考试时竟没发现试卷是双面的,结果可想而知。
毕业后留在学校附近继续备考,第二次数学考了89分,英语未过一批线,尝试调剂到兰州某大学未果,于是开始第三次考研,考虑到已经没有了退路,在两位同学的忽悠下放弃了北航,改考华工,来到广州,算是人生的一大转折。
上面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有些牛人能力是天生的,更多的则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至少我就属于后者,学业上起起伏伏。
言归正传,分享一下各科备考的一点心得:
数学: 重中之重,计算机考数一,内容最多题目最难。小时候数学不错,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一些竞赛,但高中就不行了,习惯了自己看书自学,听课听不进去,结果高考差一分及格。本科高数虽没有挂科,但也都是60分万岁。真正改变我的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一起备考,他第一次考研就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他说数学买各种宝典刷题是次要的,先要把书看透,所有的公式定理要清楚怎么来的,要达到自己忘了可以推倒出来的程度,每一个练习题都要搞懂。说起来容易,实际上看那些推理非常枯燥,但确实是必要的,大部分公式定理都是通过已有的基础定理推到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数学的精髓,各种考题不过是经过变化包装而已,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阶段很花时间,初期进步也不明显,看到别人都在刷题上辅导班,一定要耐得住性子。第一年复习时,数理统计和概率论里那些一串串复杂的公式让我觉得如果能记住简直就是非人类了,对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到了第三次备考时,所有的公式都可以轻松的写出了,觉得so easy。
当然,题还是要刷的,当年陈文灯/李永乐的书我都做了一遍,模拟题也刷了不少,最关键的一点,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做每一道题都要搞明白题目的考察的点是什么,对应课本的哪个公式哪个定理。如果是一眼看去这些都清楚了,题目可以跳过,避免无谓的重复。
相比而言,我确实花了比别人多的多的时间备考(毕竟考了三年,也浪费了两年的青春),当考场上早早做完题目检查一遍后,还是提前一个小时交卷了,最后的成绩自己也很惊讶(146),算是付出的回报吧。
政治:从初中接触政治,我就习惯把整本书记下来,这样不论考哪个点我都可以通过记忆整理答出来,但是我不会死记硬背,比如一句话反复的念上数十遍形成机械的记忆,这也是我语文背诵一直很差的原因,很难一字不落记忆一段文字,更习惯基于自己的理解表达大意。对于大学里的马哲,更需要去理解,毕竟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相互之间有着各种的联系,和数学一样,看到一个题目要清楚考的是那一站章的哪个知识点,然后哪怕只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复述一遍,分肯定不会少。
另外一点我平时比较喜欢看报纸(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所以时政方面不需要特别准备,政治上复习用的时间最少,每次都70+,最后一次79。
英语:从小英语成绩就不好,高考英语不及格,大学仅有的两次挂科就是英语。我觉得自己天生不是背单词的料,直到后来准备考研,同时担心过不了四级拿不到毕业证,强迫自己每天完成四篇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就查词典,如此反复,因为很多文章里单词是重复出现的,尤其一些专业名词,慢慢发现很多单词很面熟,进而都清楚什么意思了,毕业前最后一次四级考了72分,考研63分。
专业课:不同专业差异比较大,我又是跨专业,没有可比性,考了个平均分104。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分享所谓的经验,更不敢让人知道自己考过三次,所以听起来就是个靠死读书拿高分的典型。不可否认,我用了别人三倍的时间备考,这肯定是分数高的原因之一,但部分备考的经验多少还是可以让大家借鉴一二。
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感觉自己的逻辑混乱,没有重点,写作表达的能力急需提高。。。。。
总的来说,就是重基础,教材是最好的老师,吃透知识点,一遍看不懂就两遍,两遍看不懂就三遍。。。。。任何考题都源于最基本的公式定理。
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多坚持一次,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学习只有方法,没有技巧,有时候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
最后,预祝大家金榜题名,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