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有孩子的父母抱怨,现在不仅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等孩子开始上学了,简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整个家庭经济都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受影响。这自然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的理由。作为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省吃俭用一点,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最近看到的一条新闻,父母的节俭却伤害到了孩子的班级荣誉。
一位妈妈因为家庭比较困难,在老师让全班都订购校服,每人交块钱,这位妈妈因为考虑到丈夫一个人挣钱比较困难,孩子之前的校服还没有破,所以打算让孩子穿旧的校服。当这位母亲让孩子把决定告诉老师后,老师直接在群内点名哪些学生还没有交费,同时说明了订购校服的原因。1、维护班级荣誉。2、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老师讲出这两个不算理由的理由时,竟然还有价值在下面接着说“老师说得好”。
当看到这件事情后,很认真的去思考了一下订购新校服和班级荣誉以及孩子自尊心的关系。在我当初上学的时候,班级荣誉一直是团体的一些奖项或者集体活动的一些荣誉,团结、有爱、互帮互助是当时倡导的班级荣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集体换新衣服成为了班级荣誉感的体现。
关于孩子自尊心的问题,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担心,不给孩子换新的衣服确实有可能让孩子在群体中被大家歧视,但是简单一件校服的事情,哪些孩子的校服破损了需要购买,重新购买就可以,不需要的就没必要浪费钱,这不是更好的学校为学生考虑的方式吗?
当看到老师那么一身正气的理由时,确实有点不理解,老师的任务是教育孩子,什么时候 按规定全体购买校服店都成了老师的工作了。将买校服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上升到集体荣誉、孩子自尊。看不出来是老师的关心,更像是老师的一种威胁。老师更多应该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协调这件事情,避免伤到孩子的自尊,并非是接着孩子自尊的事情达到学校规定买校服的指标。
这件事情发生后,孩子的父亲知道了,也来劝这位母亲200块钱交就交了吧。但是这个妻子确实很难接受,只是孩子的衣服没有坏,想着节省一点,怎么就被老师这么一讲自己变成了没有集体意识不顾孩子自尊的坏人了,尤其看到聊天中一些家长的附和,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在面对和学校的问题时,如何妥善的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孩子都是家长们的想法。甚至有的时候后放弃一些自己的原则和想法。当家长把这认为是一种理解为付出而去做的时候,孩子是如何看待呢?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做法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别人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这是集体。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这是权威。孩子在老师手里,家长就要低三下四,这是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自信、勇敢、聪明,有些太难为孩子了。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而不是父母的期望。
本文出自慧智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