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夏曰: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

作者: 浅浅君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12:18 被阅读40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卜商,字子夏,以文学著称,孔门十哲之一。

这段章句,只要理解了贤贤易色,其他的语句,则不必做太深入的解读,直接从字面意思解释即可。那么贤贤易色又该如何解释呢?

贤:贤,多才也!一般多指有才能,品德高的人。贤,有胜过,超越的意思;还有尊重,崇尚的意思。

易:改变,变化,简单,交换等

色:意思是神情,神态,脸色,与巧言令色的色同义。

易色,解释为神态/神情变化的意思。我们可以想想,生活中,我们会在那些情况下情绪变化较大呢?

比如说:被人辱骂了,又比如说在玩的时候,看见上级老师来了,再比如说,听到意外的消息,还有在同辈朋友相处的时候一般会比较轻松的,除非产生误会/争执/仇怨的时候会改变神色。

我们回头再思考贤贤,如果这两个字有一个代表名词,是贤人,有品德的有才华的人,那么第一个贤字字,我们理解为动词还是形容词?我个人认为应为动词,应该理解为尊敬,崇尚之意。那么贤贤的意思就是尊敬贤能的意思。

贤贤易色可以这么理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应该得到尊敬,我们碰到这样的人,就不能乱来,应该从心里表现出尊敬的神态。这就是易色的根本原因。对我们值得尊敬的人,我们就该表现出应有的尊敬。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们在看后文,可以认为是贤贤易色的发展,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都要讲究的相应的原则,对父母,要孝敬,为国家,为公司办事要竭尽所能,和朋友交往,说出的话,就要做到,讲究诚信。

如此,一个人才算是个合格的人才,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学过文化课,我也认为他是很有学问的人了。

如果结合上下文来看,子夏说的这一段话,正好就是对上一段: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的解释补充和总结。

之前孔子对弟子们的要求先学会做人,懂得人际交往原则之后有余力在学文。而子夏则进一步说,做到了贤贤易色,掌握了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之后,不学文,都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这些行为其实都在于一个将心比心。当你想要得到尊重时,先尊重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深刻理解这种道理之后,我们就已经走上了学问之道了。

其后就是一以贯之,当我们养成了好的思维方式,处处为人思考,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了,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可是相当有能力有学问了。而当我们能处处为人思考,那么得到的回馈我想也多是正面的

毕竟,人还是情感动物。

相关文章

  • 子夏曰: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卜商,字子夏,以文学...

  • 贤贤易色

    思考:什么贤贤易色? 学习心得: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再读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

    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 小小篇说《论语》三: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至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

  • 《论语别裁》05|不好色就是有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曰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两个“...

  • 读《论语》009:人伦德行为本,学习读书为末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曰...

  • 学而篇第七则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这...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 第...

  • 早读论语89天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这个...

  • 读《论语》之“贤贤易色”

    读论语之“贤贤易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夏曰:贤贤易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ck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