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卜商,字子夏,以文学著称,孔门十哲之一。
这段章句,只要理解了贤贤易色,其他的语句,则不必做太深入的解读,直接从字面意思解释即可。那么贤贤易色又该如何解释呢?
贤:贤,多才也!一般多指有才能,品德高的人。贤,有胜过,超越的意思;还有尊重,崇尚的意思。
易:改变,变化,简单,交换等
色:意思是神情,神态,脸色,与巧言令色的色同义。
易色,解释为神态/神情变化的意思。我们可以想想,生活中,我们会在那些情况下情绪变化较大呢?
比如说:被人辱骂了,又比如说在玩的时候,看见上级老师来了,再比如说,听到意外的消息,还有在同辈朋友相处的时候一般会比较轻松的,除非产生误会/争执/仇怨的时候会改变神色。
我们回头再思考贤贤,如果这两个字有一个代表名词,是贤人,有品德的有才华的人,那么第一个贤字字,我们理解为动词还是形容词?我个人认为应为动词,应该理解为尊敬,崇尚之意。那么贤贤的意思就是尊敬贤能的意思。
贤贤易色可以这么理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应该得到尊敬,我们碰到这样的人,就不能乱来,应该从心里表现出尊敬的神态。这就是易色的根本原因。对我们值得尊敬的人,我们就该表现出应有的尊敬。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们在看后文,可以认为是贤贤易色的发展,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都要讲究的相应的原则,对父母,要孝敬,为国家,为公司办事要竭尽所能,和朋友交往,说出的话,就要做到,讲究诚信。
如此,一个人才算是个合格的人才,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学过文化课,我也认为他是很有学问的人了。
如果结合上下文来看,子夏说的这一段话,正好就是对上一段: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的解释补充和总结。
之前孔子对弟子们的要求先学会做人,懂得人际交往原则之后有余力在学文。而子夏则进一步说,做到了贤贤易色,掌握了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之后,不学文,都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这些行为其实都在于一个将心比心。当你想要得到尊重时,先尊重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深刻理解这种道理之后,我们就已经走上了学问之道了。
其后就是一以贯之,当我们养成了好的思维方式,处处为人思考,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了,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可是相当有能力有学问了。而当我们能处处为人思考,那么得到的回馈我想也多是正面的
毕竟,人还是情感动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