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听了一场公司内部的产品培训,培训师小姑娘在培训前一晚的一个小动作,让我直到现在依然敬佩和反思。
这个小小的动作是什么呢?是她在培训前用Mike表单制作了一份“XX产品培训30题”发在公司大群里,建议大家培训之前做一做,带着疑问听培训效果更佳。
平心而论,这次培训的产品本身并非十分拔群,培训师也不是经验很丰富的大拿。但要论培训效果,我一定会给五颗星。
她从概念、技术、功能、商务几个维度设计了30道题目,还有极仿真的“陷阱”,可以说设计得非常用心。简单论花上短短15分钟做完,就能够定量地了解自己对产品的熟悉程度。连我这个“老”售前也发现自己有相当一部分不确定,真是有些汗颜啊。
但我很感激她,帮我攻克了自己的薄弱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底气,就是因为不知道底线在哪里,尤其对于我们售前,客户为什么相信你,因为你说出的话、给出的意见足够靠谱。而我们却几乎从来没有从概念、技术、功能、商务几个方面认真过滤一遍。
之前公司内的培训我也经历过很多,有title很高的总监来讲,照样讲得大家昏昏欲睡。我之前也给大家做过培训,那时是直接照着PPT和产品讲,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互动,但“前戏”也远远不够。
有人可能会说,产品功能、底层设计、技术参数都会随着时间变化,今天的30题可能一个月后就不再适用。很多时候,我们就拿着这个借口不写白皮书、不出设计图,或认为口口相传也不是什么坏事。殊不知,这将会直接影响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文档制作,到培训,到销售的全套生命流程。因为不仅客户需要一个确定的东西,参与其中的内部人员更需要。
所以,让我敬佩的是,哪怕产品还不是最终版,但培训师姑娘有勇气看完200页的白皮书,并从中梳理出那些可能不变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精神吗?有句话说,一流的idea+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idea+一流的执行。这句话套在产品上一点也不为过。来听培训的人,不会因为今天你给的答案明天就会有变化而对你失去信任,也不会因为有些功能确实不具备而对卖货失去信任。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事实,就像雷·达里奥在《原则》一书里提到的:追求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事后,我跟培训师姑娘沟通,说我从未想过能把这些题目沉淀下来,这个形式非常棒。她也说,对呀,我想持续完善,以后可以做成“产品培训300题”“产品培训3000题”。她说得云淡风轻,我却一下子感动了,身边这种对做事有着敬畏心的人太少了。或许这不单单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从长期看,更是有管理和无管理的区别,是有制度和无制度的区别,是企业精进与衰退的区别。
公司大群里有很多因为公关活动、晒加班而赢得喝彩的时候,而这次因为30题而得到的一众点赞和喝彩,却是我觉得最真实、最美好的时候。姑娘,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