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来来咱也八一下又穷又矬的青葱岁月。

来来来咱也八一下又穷又矬的青葱岁月。

作者: 黑砂千帆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23:36 被阅读0次

    我第一次去日本是1998年,当时的沈阳一碗抻面两块钱,辣椒油任吃,一个鸡架最多不超过5块。

    到了日本,第一站是京都,虽然不是物价最高的城市,但也足以把初出社会的我震个半死。一碗最便宜的拉面680日元,当时日元又高,基本上就是55块人民币。苹果论个儿卖,普通的200日元,偶尔有超市促销,100日元一个。

    咱东北人从小吃苹果长大的,到了秋天,我们家都是一筐一筐地买。8块多的折扣苹果,简直就是人参果。

    现在咱们的经济水平上来了,人民币也值钱了,到了东京都会觉得处处都便宜。而上世纪90年代末(让我装一把谢谢),日元本来面值就大,加上几十倍于我们的绝对物价,每天出门买菜感觉都是在参加数学考试。反复确认“零”的个数,还要换算成人民币,来警告自己绝对不能放进购物筐。

    我在语言学校期间的日常是这样婶儿的:每周去超市集中采购一袋面包(6片),一盒鸡蛋(必须是打折的),冷冻的意面、或者炒饭,方便面(5个入袋装,绝对不能吃碗面),冷冻什锦蔬菜丁。每天早上一片面包,中午一份加热的冷冻快餐,晚上方便面煮蔬菜丁,偶尔下个蛋。吃完晚饭立刻刷牙,断绝退路。晚上8点准时上床,不随便溜达,说话控制音量,不做任何耗费体力的事儿。

    水果争取每天吃一根香蕉,这点还真是幸运。香蕉是超市里最便宜的水果,一把100日元的时候也有。要知道在那个运输没那么发达的年代,东北人吃到的香蕉都是青的放好几天捂熟了的。

    后来慢慢适应了,开始打工。京都又是时给(小时工资)超低的城市,我找到一份在盒饭店的工,每小时700日元。老板娘说如果我要是坐车来,就补贴单程的交通费200日元。于是我就骑自行车骑到车站附近的小区,再走过去。通常我是晚上7点到11点上工,这样每次4小时的工作,算下来时给750。然后一个人在茫茫夜色中从东山五条一路下坡骑回来,还唱着歌。

    盒饭店很小,就是老板娘家的一楼,只有一个窗口对外营业。平时没什么事儿,就是固定的煮饭、切包菜丝、炸唐扬鸡块。客人来了点餐,才开始立刻做主菜,然后以最快速度装盒。把一个从来没实操过做饭的我直接培训成大厨了,日本家常菜的基础全盘掌握,火苗直窜的颠勺儿都不在话下了。有时候跟一起打工的日本女孩儿边聊天边顺手炸一个鸡块当零食吃,新鲜出炉的唐扬鸡块,说是天下第一等的美味也不为过。

    下了工,可以装一盒饭一盒菜回去,我每次都把米饭压得实实的,像一块砖一样。菜只能带鸡块和包菜丝,当然不会带包菜丝回去,装满鸡块,尽量让饭盒没有空隙。回到宿舍,吃一半米饭,另一半放冰箱里,第二天用一个鸡蛋炒一下,嘿,又解决一顿。

    时间长了,看到菜单上的菜式,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滋味。有时就假装听错,故意做错一份,老板娘心情好的时候会让我把那一份带回去。但是不能老出错,也要计算着程度,保持平衡,注意形象,否则容易被炒掉。

    有次我终于下定决心做错了一份鳗鱼饭,当时菜单上最贵的,一千多日元呢。老板娘果然瞬间愤怒了,当场没收了鳗鱼饭,作为她自己的晚饭了。所以,我吃上鳗鱼饭,是非常非常后来的事情,真真正正自己花钱吃的。直到现在,鳗鱼饭我都只吃贵的,一整条那种,虽然很偶尔才吃一把,但是那已经成了我的一种报复社会的仪式了。

    在京都生活了半年,就去东京念书了。之后因为有了奖学金,打了固定的工,逐渐开始融入了社会。

    是不是人生最贫穷的阶段我不知道,只知道在京都那半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看了红叶,赏了樱花,还都一下子从笨手笨脚的小胖墩儿,变成了尝试规划生活、想办法活的更好的,自食其力的人。没觉得苦,也没想过跟谁抱怨,当然更没那么高尚,只能算是咱也潇洒了青春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来来咱也八一下又穷又矬的青葱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gnzttx.html